土改小说中地主形象的塑造模式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7792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选取土改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邪不压正》)中的地主形象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运用历史文献参证法、文学文本解读法、作家心态分析法、模式归纳法,通过这四种研究方法,细致的分析土改小说中的地主形象,试图归纳出土改小说中地主形象的塑造模式。绪论部分,首先对本文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已有学术成果与不足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再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细致的介绍了本文所采取的分析方法,即历史文献参证法、文学文本解读法、作家心态分析法、模式归纳法,最后对三个重要的概念(土改小说、地主、形象模式)进行了界定,为论文的分析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一章从地主的行为角度出发梳理概括出土改小说中地主对话式的出场方式、采取一系列明的暗的破坏土改的行动以及最终被斗争的结局。如三部土改小说中,无一例外的都在小说的开头安排了地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都通过人物的对话引出地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顾老汉与女儿的对话,《暴风骤雨》中老孙头与萧队长的对话,《邪不压正》中聚财与安发的对话,等等。第二章从地主的形象角度出发概括出土改小说中地主长相层面的阴险狡诈形象、政治形象层面的恶霸地主、经济道德层面的“飞来横财”。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钱文贵的“挤”着眼睛、“眯”着眼睛、“睃”着别人,《暴风骤雨》中韩老六的“秃鬓角”,等等。此外,由于地主婆与地主的密切关系,在本章的第二节也细致的分析了丑化的地主婆形象。第三章在前面两章对土改小说中地主形象的塑造模式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政策对地主的定位、作家对土改工作与乡村结构的认识、文学方法的选择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这种模式出现的原因。由于政策上对地主定位,作家对乡村结构的不熟悉,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宗旨,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方法的选择,“成就”了如今土改小说中的地主形象。结语部分指出,土改小说是作家不可避免地迎合政治需要,夸大了地主的阶级属性,而忽略了人性视角的结果。所以,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为代表的土改小说不存在所谓的经典性,是特殊时代迎合政治需求的畸形产物,历史内涵不够,是需要我们用辩证眼光去看待、去考究的“经典”。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和无线电技术飞速发展,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现有的监测网与无线电管理发展日益提升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网格化无线电监
随着电子政务、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的飞速发展,桌面虚拟化技术成为当今“云计算”云中资源交付的重要手段。针对云环境中资源交付的高实时性、低传输流量及普适接入等
心理表征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变量。我们不仅表征此时此地自我所直接体验到的客体,还表征此时此地自我所不能直接体验到的客体。建构水平理论(CLT)认为,随着个体与客体之间心理距
本试验所用的酒糟蛋白饲料(DDGS)是由玉米经酵母发酵、提取酒精后又经益生菌发酵、密封包装的产物,具有适口性好、菌体蛋白含量高、消化速度快、含有大量益生菌,对奶牛有一定的
固体充填采煤是我国自主研发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其技术内涵是采用机械化方式将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充填入采空区,开采传统方式无法采出的煤炭资源并处理矿区固体废弃物。由
Html5是近些年来互联网标准非常巨大的飞跃,和以前的Html版本不同,新规范不仅仅用来表示Web内容,它将互联网带入一个新的应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视频、音频、图像和动画,以及交互都
单斗—卡车工艺以其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生产能力大、初期投资省等优点得到了露天采矿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使用[1]。现在国内的主要露天矿中均以单斗—卡车工艺为主,随着最近
全球气候变暖早就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加,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费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为应对环境危机的当务之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基于学术用户信息需求而建立的各种类型的馆藏文献资源,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馆藏类型日渐纷繁,除了拥有数十万甚至百万册纸质图书外,引进购
伴随着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公民社会逐步得到了解放。经济的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客观上使公民社会逐渐觉醒。作为公民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