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ao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预测抗病毒疗效、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ALT异常、HCV RNA阳性,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程24周。于治疗前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IFN-γ、IL-4、IL-10,同时检测生化和病毒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抗病毒治疗后IL-2、IFN-γ、IL-4、IL-10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IL-2、IFN-γ水平逐渐升高,IL-4、IL-10水平逐渐降低,其中IL-2、IL-10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干扰素完全应答者15例,IL-2、IL-10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者5例,IL-2、IFN-γ、IL-4、IL-10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不同病毒载量、不同ALT水平组间比较,血清IL-2、IL-10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CV-RNA及ALT水平与IL-2、IFN-γ、IL-4、IL-10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比较不同病程、不同病毒含量及年龄与治疗反应的关系,均未发现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05)。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抗病毒治疗后随着HCVRNA的阴转,IL-2、IFN-γ、IL-4、IL-10发生了明显变化,认为慢性丙肝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失衡,细胞因子在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而发挥抗病毒效应,且完全应答率明显提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IL-2、IL-10的变化可以作为预测抗病毒疗效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外部空间是一种有"墙"无"顶"的空间,而灰空间是一种有"顶"无"墙"的空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灰空间与外部空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网师园中的灰空间通过静态观赏与动态游览,与外
现代各国的刑事诉讼法均兼有追求实体真实以惩罚犯罪和维护正当程序以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这双重目的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密切联系,而又相互矛盾、相互对
通过分析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中国汽车金融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发展的新趋势和方向,旨在提高中国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总体上看,"1+6"文件所重点关注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得到了解决、基层队伍有了更好的工作环境。但在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方面仍须加强:在中观和宏观
系统分析了亚运村各个地段的滨水景观空间形态类型和各类景观要素,分析了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为造景提供了创作素材,重点提炼民间体育文化与亚运文化的对接,设定了亚运城各个地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区域化特征,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区域发展最为重要
上海探索利用PPP模式实施土地二次开发,应创新理念和思路,兼顾协调政府与市场、适应与管控、效率与质量三大关系。要制定负面清单,明晰权利义务;鼓励多方参与,形成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