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的退场——中岳庙会的文化变迁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t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庙会是从古代的宗庙祭祀和诸侯合会以及民间信仰中孕育诞生,历经汉唐宋时期,明清进一步完善发展,近代商贸功能突出,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着广大民众的心理诉求和风俗习惯,其中的很多活动,都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的运作方式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庙会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庙会祭祀活动中的诸神、庙会节日时间的选取,早期祭祀的社会功能、庙会中的祭祀对象的文化渊源以及庙会上商品交易的内容等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农耕文化的影响标记。  在传统庙会上,人们为了满足现实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所进行的很多活动,都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的运作方式相适应,比如说其中的商品交换,体现的是自然经济的一些特点,而其中举办的文艺活动,更多地是为了舒缓广大劳作者疲惫的身心,其中也包含有教化的内容,这都是从保持一方安定的角度出发的。从根本上说,庙会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庙会祭祀活动中的诸神、庙会节日时间的选取,早期祭祀的社会功能、庙会中的祭祀对象的文化渊源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农耕文化的影子。  到了商品经济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质的飞跃,但是信仰的力量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在逐渐减弱,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很多人是不相信有神灵的存在。但是庙会在近几年来依旧表现了很兴盛的势头。庙会的基础是信仰,在现当代信仰在逐步弱化,而庙会的势头依旧强劲,就是由于庙会的经济职能在当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过去到庙会首先是烧香拜佛,求得神灵庇佑,获得精神的满足。但如今人们去庙会更多的是旅游观光、度假,他们将庙会作为了一种传统的旅游资源。  河南各地丰富多彩的庙会,自形成以来,就扎根中原文化沃土,从城市到农村,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积淀,至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吸引力,为广大民众所喜爱。而中岳庙位于儒释道三教汇聚的登封,文化积淀深厚,中岳庙会在嵩山地区影响广泛,信徒众多,有着很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因此,选择研究中岳庙会的文化变迁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论文结构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传统中岳庙会与农耕文化的关系。介绍了中岳庙会的起源与形成,对中岳庙的神灵类别进行了重新构化,并探讨分析庙会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关系,以神灵代表景观,一草一木,都有着信仰的烙印。  第二部分:庙会的现代转型。以1949年到1979年和1980年到2008年这两个时间段为准,分别从庙会活动内容、庙会组织者、庙会参与者和庙会上交易商品这四个方面的变化来比较分析这两个阶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庙会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  第三部分:庙会的文化产业化。积极探究了中岳庙会的文化经济特色,提出了对现当代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思考以及建设性的意见。  第四部分:结语。
其他文献
传统理论认为,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应单纯的收益,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应该由社会单方面承担,而社会资源是公司营利的基础,否认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似乎与只享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民的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论述了思想道德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内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镇化率飞速提高,失地农民生计问题急剧凸显,并向整体性社会问题转化。虽然各级政府对失地农民进行了政策性补偿,但失地农民的整体生活状况依然堪
以2014年—2015年进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的车型为抽样范围,随机抽取样车,选取不同车龄、不同车型及不同试点的新能源小客车,累计开展34车次
董必武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奠基人和实践者。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过程中,董必武的法律思想逐渐形成。其中,有关司法思想的理论更是内容丰富。
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过渡阶段,在过渡阶段中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平凡地爆发,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高难度的挑战。根据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农民问题是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