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的狂欢化特点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赫金(M·Bakht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构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狂欢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庆典文化,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古希腊罗马的祭祀酒神的庆典,农神节等节日,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节庆等都是对狂欢文化的传承,延续。因此,用狂欢化的观点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和恰当的,然而迄今为止,用狂欢化诗学分析当时戏剧的文章仅有几篇,而关于本琼森戏剧的狂欢化研究还几乎没有。因此,本文拟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并结合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对本琼森的喜剧《狐狸》进行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期望能全面揭示其狂欢化的特点---狂欢化的人物、狂欢化的背景狂欢化的情节、以及其狂欢化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分析。论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的介绍了作者并回顾了对本作品已有的各种评论,同时也介绍了狂欢化理论及其在文学评论中的运用。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深入分析《狐狸》中狂欢化的人物。剧本以讽刺人性的贪婪为主题,揭露和批判了当时伦敦社会的各种畸形和丑恶。剧中人物为满足贪欲,挖空心思施展骗术,形态各异的骗子和千奇百怪的骗术在琼森笔下变得栩栩如生,琼森对骗子们得逞后得意忘形的描述更令人赞叹不已。本章将对《狐狸》中各角色的讽刺与嘲笑、疯癫与正常进行狂欢化人物分析,并解读这些人物内心及其行为背后的狂欢式的世界观。第二部分:狂欢化的背景和情节。剧中的背景选择在伊丽莎白时代臭名昭著的威尼斯,以其在时间上的凝固性以及空间上的非现实性构建了独特的梦幻时空体,为《狐狸》进行狂欢化背景分析提供了政治和社会依据。《狐狸》所独具的全民狂欢、荒诞、亵渎、假面和欺骗等特点使《狐狸》成为了深刻的狂欢化戏剧。第三部分:狂欢化的语言和写作意象。从前言、独白、广场语言以及充满“话外音”的对话和唱段以及富有狂欢意味的修辞手法等方面,解读《狐狸》中狂欢化语言中多声性的表现形式。而寓言体在《狐狸》中人物方面的应用则将琼森喜剧的狂欢化氛围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结论部分,从人物分析、背景及主题、多声性的语言和寓言体意象形式对整篇论文进行了简要归纳,并明确指出《狐狸》是一篇狂欢化的喜剧。
其他文献
杂志封面如何诞生?拍摄现场都有哪些有趣的事?在上期杂志封面的拍摄现场,除了我们的摄影师、编辑团队,又多了一位“神秘嘉宾”。这位读者群中的幸运儿获得了这次围观的资格,
在介绍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传感应用的基础上,讨论了长周期光子晶体光纤光栅(PCF-LPG)的主要应用及其最新的进展.从光子晶体光纤(PCF)结构特性出发,讨论了长周期光子晶体光
摘要:本设计采用XILINX Spartan-3E系列FPGA芯片,在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的设计中,状态机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设计方法之一。  关键词:FPGA;状态机;多模式控制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2.5.019  常用的状态机分为Moore型和Mealy型,鉴于智能小车的控制状态需要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参数做出实时响应,所以需要与时钟
华裔美国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早期。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美国文坛逐渐涌现了一大批华人作家。其中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1989年成功出版的《喜福会》一书,将华裔美国文学推向了发
剧作家苏珊·格拉斯贝尔(1876-1948)获得普利策奖,写过十四部戏剧,九本小说和五十多篇短篇小说。她和她的丈夫乔治·库克创立了普罗文斯顿剧社。该剧社给予了当时很多美国剧作
根据2005年11月14日德阳、宜宾市委组织部下发的《面向全省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公告》,此次公开选拔在全省范围内打破身份、地域、资历等限制,共选拔9名副科级领导干部。
苏·蒙克·基德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蜜蜂的秘密生活》为她赢得了各种国际奖项和提名,并在英美大中学课堂被作为教材广泛使用。基德是一位温和的生态女性主义作家,其第
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部重要党内法规,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本文针对一类斜波激励响应轨迹(解轨迹)存在且唯一的非线性电路,提出一种基于解轨迹拟合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多项式拟合估计解轨迹麦克劳林多项式系数,由多项式系数间的
自司马迁作《史记》以后,他独创的纪传体通史,成为“史家之绝唱”,编史之范例,以后的《二十四史》大体都是走的这一条道路,多少年未有人再敢写另一部通史.但自《史记》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