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天,社会在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而延边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民族区域的特殊性,很多人选择出国务工,因此就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也随之涌现。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时刻与教师为伴,教师也承担着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同时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的茁壮成长与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有着直接联系。另外《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教师培训中应加入关爱留守儿童的内容,以帮助教师提高对留守儿童关爱能力,强化关爱能力的建设。目前学者对教师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力及发展途径的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从文献出发,将小学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力构成划分为教学能力、指导能力、干预能力、发现能力和组织能力五个维度。将其发展途径划分为专业引领、培训支持、同伴支持和个人反思四个维度。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抽取延吉市四所小学的全体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小学教师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力总体及各构成维度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途径的运用状况。结合访谈调查和观察的方式,探讨了专业引领、培训支持、同伴支持及个人反思对小学教师的留守儿童关爱能力发展的影响。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本文形成如下结论:小学教师留守儿童关爱能力总体处于一般水平,72.6%的教师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班主任教师的关爱能力水平高于非班主任教师;教龄6-10年的教师关爱能力水平最高,1-5年的教师关爱能力水平最低。发展途径支持水平有待提高,同伴支持水平相对较好,培训支持水平最低。小学教师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力受到专业引领、培训支持、同伴支持、个人反思的显著影响。由于教师关爱教育专业知识不足,缺乏有效的个人反思,学校及相关部门缺乏明确的教师关爱能力标准,培训支持力度不足,导致教师的留守儿童关爱能力发展水平偏低。本研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合理建议如下:(1)增强教师关爱意识,提高教师专业知识(2)完善教师培训支持体系,搭建教师学习桥梁(3)开展教师合作教研,促进教师共同发展(4)提高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积极进行个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