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村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得以发育和发展。为发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推动农地流转,优化农地资源配置,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法规和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大量的农地流转并没有随之到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农地流转率一直偏低。20世纪90年代末直至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流转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但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农地流转率仍然偏低,农户超小规模经营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局部地区的农地撂荒现象依旧存在。因此,如何发育农地市场,加快农地流转,减少农地撂荒,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使用效率,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如何发育农地市场、加快农地流转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农户行为理论和农地流转研究成果,首先研究了中国特别是江西省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状况和特点,以此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户农地决策行为的起点和背景;然后,提出一个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理论模型假设;接着运用江西省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等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模型假设进行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5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第2章。这一部分首先从农地流转现状、流转方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的农户农地流转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然后,对农户行为理论以及有关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
第二部分是中国与江西省农户农地流转行为概况。在第3章,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及江西省农户农地流转状况,为微观实证研究提供了研究背景。
第三部分是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实证研究的理论模型构建。在第4章,本文借鉴了计划行为理论和农户行为相关理论,构建了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理论模型。
第四部分是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实证分析,包括第5、6、7章。这一部分主要是根据第三部分构建的理论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和转出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含义。在第8章,笔者系统地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指出了若干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