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入手,主要研究了历届荣膺“世界最美的书”称号的中国书籍艺术作品的设计理念。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详细解读,发掘作品“最美”的原因,从而探讨书籍设计工作者的责任和中国书籍设计艺术发展的努力方向。“世界最美的书”诞生于书城莱比锡,现已发展成为代表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最高荣誉的赛事。本文细数了从二零零四年即中国第一次选送作品参加该评选到二零零九年的七套获奖作品,分别是:《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土地》《朱叶青杂说系列》《曹雪芹风筝艺术》《不裁》《蚁呓》《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这些书籍的美充分体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以及视觉与触觉的和谐统一。作品的成功在于把中国元素融入时代语境;在于强调开拓和超越的精神;更在于设计师主导“整体设计”的高度责任感。总结中国作品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中国书籍设计师的设计理想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作者研究的意义所在。第1章主要论述了中国书籍设计的历史与现状已经对“世界最美的书”研究的必要性。文章开头简要回顾了书籍形态的变迁并指出当今传统书籍虽然受到电子出版物的冲击,但仍然保持着“纸文化”的生命力。“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把促成阅读愉悦作为书籍设计的最终目的。第2章介绍了“世界最美的书”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及评判的标准。“世界最美的书”的前身是“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博览会”,从发展之初就致力于为全世界书籍设计师及出版界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而“中国最美的书”是为参选“世界最美的书”选送国内优秀作品而设立。第3章分别解读了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九年中国七套荣膺“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艺术作品,细致分析了书籍内容和设计语言形式。第4、5章是对书籍之物化和设计语言的研究。文章从“世界最美的书”材料、工艺之美和文字、图像、色彩之美。第6章论述了“世界最美的书”对新世纪中国书籍设计的影响和引发的对中国传统艺术继承与创新的思考。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了研究“世界最美的书”对于中国书籍设计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