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实效是法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它所关注的重点是动态的法律运行的实际状况和效果。基于我国当前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出现的大量有法不遵、违法不究现象的屡禁不止以及法律权威难以有效确立的现状,清晰表明着力探讨法律实效问题具有的特别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同时,由于我国法学理论界长期对法律实效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一领域尚且存在不少的盲点和误区,加强法律实效问题的研究梳理对于正本清源、丰富理论成果亦有重要价值。本文力图借鉴各家之长,通过逻辑论证和实证分析,对法律实效问题进行全面论述,创造性地提出评判的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以期全面描述法律实效的基本问题、评述当前我国法律实效的基本现状以及探求提高法律实效的可行办法。全文包括前言和五章内容。前言概述本文写作缘由、初衷与思路,以及全文的主旨和布局安排。第一章首先从几个真实的案例入手,使读者对我国法律实效的现状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印象,进而切入法律实效主题,凸显讨论研究法律实效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第二章致力于廓清法律实效的内涵和特征,旨在准确释明法律实效的概念,解决人们对该问题在思想认识上所存在的分歧和偏差;并通过与法律效力、法律实施以及法律实现等相关概念的辨析,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法律实效的理解,最后揭示研究法律实效问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三章着重介绍判别法律实效的标准和方法,意在构筑理论分析的框架,同时为人们提供一套操作性较强的评判法律实效的分析工具。首先,阐明法律实效评判的重大意义;接着,阐述评判的指导思想;然后,介绍评判的几种方法;最后,创造性地提出评判法律实效的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第四章则是以前面所述理论为指导,运用已有的分析工具,对我国当前法律实效的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展示既有的成绩,查找存在的不足,揭示隐藏在背后的原因。意在表明决定和影响法律实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缺乏法律信仰、没有确立法律的至上权威等法律内部的因素,也有道德、伦理、宗教等法律外部的因素,要想有效地提高法律实效,必须有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合理措施。第五章依托上述分析和思考,结合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间的契合与背离,提醒人们既不要悲观失望,也不要盲目乐观,并勾勒一幅对我国法律实效大幅度提高的美好图景,表达我们对我国法律必将增强实效的坚定信念和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