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绣球灯舞的起源地为德州市齐河县祝阿镇官庄村,自清代康熙年间出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民间艺术的绣球灯舞,舞蹈的独特造型以及高超的舞蹈技艺,使得祝阿镇官庄村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绣球灯舞在舞坛中可谓独树一帜。绣球灯舞在上世纪30年代传到黄河以东济南市的长清区、天桥区等地并流传到其它省份,而官庄村则成为绣球灯舞向周边扩散的“根脉”之源。本文沿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研究方法,首先对绣球灯舞做一个基本的概述,其次论述绣球灯舞的历史变迁,最后分析绣球灯舞的价值功能及现实境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绣球灯舞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进行研究和阐述,主题部分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对绣球灯舞进行概述,总共分为两节。第一节讲述了发源地齐河县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而后讲述了一个关于绣球灯舞的历史故事,从口耳相传中探析灯舞的起源踪影;第二节主要阐述绣球灯舞的历史变迁,这一节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绣球灯舞在历史上的三种起源,第二部分讲述绣球灯舞在清中晚期的发展,第三部分讲述了改革放开之前绣球灯舞两次“低谷”。第二章主要围绕着绣球灯舞的艺术形态及风格特点展开论述。本章共分为六节,第一节主要论述了关于绣球灯舞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第二节结合图片讲述绣球灯舞角色及动作上的特点;第三节根据绣球灯舞的音乐伴奏(共分为乐器、伴奏乐曲、乐曲图片等三部分),讲解绣球灯舞的伴奏特点;第四节主要叙述了绣球灯舞道具含义、制作工序、道具运用;第五节分别从新中国成立前后、20世纪70-90年代、21世纪以来三个时间段分别阐释了绣球灯舞的服装特点;第六节阐述了绣球灯舞的演出形式、阵型、场图美感。第三章共分为两节。第一节分别从绣球灯舞的价值与绣球灯舞的功能做出叙述;第二节主要讲述绣球灯的现状危机和关于绣球灯舞的保护。主要措施如下:第一,关于专题片的拍摄以及上下两代传承人为绣球灯舞所做出的贡献。第二,在绣球灯舞申遗后,齐河县政府予以的保护,第三,笔者根据现实状况并结合实际所想,提出了个人保护及发展绣球灯舞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