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五脏补泻法理论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348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发掘、整理《辅行诀》五脏补泻法相关理论,深入研究和探讨《辅行诀》五脏补泻法的理论特色和制方配伍规律。以冀对中医治法的规范化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方法:用中医文献整理的方法,对照《辅行诀》五脏补泻法的原文、结合精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相关文献,从基础、辨证、制方、用药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五脏补泻法的渊源及其在传承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与演变,深入研究和探讨《辅行诀》五脏补泻的理论特色和制方配伍规律。  结果:《辅行诀》五脏补泻法理论是以五脏之德、五味功效配属为基础,五行体用化为工具,在辨证上以五脏虚实为眼目、在用药上以五味互含为准则,在制方上以《汤液经法图》为指导,融合阴阳、三才、五行理论为一体,理、法、方、药浑然一体的理论体系。  结论:《辅行诀》五脏补泻法的理论虽源自《黄帝内经》,然有所拓展和衍化:如由《黄帝内经》阴阳、三才、五行理论一体化进步为五行体用化理论;由《黄帝内经》五行互含理论拓展为五味互含用药配方理论;书中绘制的《汤液经法图》包含着古经方创制的指导思想,是经方之灵魂所在,对中医的规范化有着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following second-order vector boundary value problem:x″=f(t,Sx,x,x′),0<t<1,x(0)=A,g(x(1),x′(1))=B,where x,f,g,A and B are n-ve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以妊娠期发生皮肤瘙痒、黄疸为主要症状,伴胆酸、肝酶等生化异常,产后各种症状迅速消失为特征的妊娠期并发症。该病主要对胎儿造成较大的危害,易引起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等不良预后,现在已被列入高危妊娠。目前,ICP的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西医以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抵挡汤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肾组织中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阻缓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加味抵挡汤组,用2%戊巴比妥钠按3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固定、去毛备皮,打开腹腔结扎左输尿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