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bo59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以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为中心线索,主要研究了人的主体性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发展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说明了主体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有关对策建议。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主体性理论进行历史考察,比较出马克思对传统主体性理论的扬弃。主体性理论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这一理论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在近代,经笛卡尔至德国古典哲学而得以最终确立。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是马克思从传统西方哲学那里继承来的一份重要遗产,主体性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理论,主体性理论被批判地吸收到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中,成为科学的实践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这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把马克思的主体性理论运用到了实践当中,集中阐述了马克思的主体性和社会发展统一的理论。社会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的主体性不断提高和张扬的结果。没有实践着的社会主体的人的活动,没有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也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来承担和实现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社会发展是主体性的动力。 第三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享受,人的主体性在得到了更大的张扬的同时也遇到了困惑,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也遭遇了困境。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志和终极价值。即社会发展就更加要求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体性理论。
其他文献
学位
“分”在荀子理论中有着丰富的涵义,天人之分、贵贱等分、定分明职、听政之大分……分作为社群秩序的基本原则在其所建立的社会架构中为人划定了界限。这一概念的确立不仅仅
目的:分析总结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手术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人工流产手术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钳刮人工流产术,实
物权法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伦理正当性,属于一个具体的法伦理学论题。追溯起来看,该问题之实质,是物权作为一种权利的道德性规定及其在法律表现形式方面的合理化。我们知道,权利
本文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困境分析入手,回顾中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局限,揭示了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态失衡”是造成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由此提出学校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