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方液晶是由一定浓度的两亲性脂质在水中自发形成脂质双层,并组装成热力学稳定的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体系。该体系具有独特的三维双连续网格结构,内含互相连通的亲水通道,可以增溶或分散不同极性和尺寸的药物分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所含有的双亲性脂质可促进药物穿透生物膜,作为药物递送系统载体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注意[1]。立方液晶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作为难溶性、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载体,成为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新工具。前期的实验研究已表明[2,3],立方晶前体进入体内后,接触到水,形成立方晶凝胶,在表面活性剂的保护作用下,经胃肠道的蠕动作用,分散成纳米级立方晶粒子。本课题选择水飞蓟素作为模型药物,单油酸甘油酯(GMO), poloxamer407 (P407)为材料,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立方液晶前体骨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体外释药性质,脂解情况以及体内药动学,从而为药物口服新载体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采用熔融-冷凝法制备立方晶前体骨架,考察了此技术制备立方晶前体的可行性,以药物是否析出以及所得前体与水接触后是否形成透明、具粘性体系(凝胶体系)为考察指标,考察了3407-G02比例(3407/G02)、药物-载体比例(水飞蓟素(60)/(3407+G02))以及各工艺参数(熔融时间、药物溶解试剂的选择、旋转蒸发的时间、冷凝时间)对立方晶前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407/G02比例对立方晶前体的形成有主要影响,各工艺参数基本无影响,但是60/(3407+G02)以及丙酮加入量对制剂在旋转蒸发过程中药物的析出有一定的影响。考虑要载药量确定较优处方如下:3407/G02(w/w)为0.06/0.5,60/(3407+G02)(w/w)为1/25。第二部分根据处方优化条件制备制备了三个不同载药量的立方晶前体,载药量分别为2%,4%,8%,并对所得前体的性质进行考察,包括偏振光显微镜,差示扫描热分析(D6C),X-射线粉末衍射(X5D),溶出,脂消化,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所得立方晶前体载药量均匀,偏振光显微镜显示三个处方在与水接触后均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该特点为立方晶具有的典型特征之一。同时,D6C图谱显示三个不同载药量的立方晶前体处方中药物熔点峰均消失,且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立方晶前体中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存在。溶出实验表明在12h的释放实验中水飞蓟素的释放仅为5%,这进一步说明了立方晶骨架对药物的影响,增加了药物与立方晶骨架的亲和性。消化实验表明立方晶前体在经过消化后,药物可以完全释放出来。第三部分进行了水飞蓟素立方晶前体的Beagle犬体内生物利用度评价。建立了Beagle犬血浆中水飞蓟素含量的HPLC测定法,以主要成分水飞蓟宾作为定量指标,血浆样品采用液—液提取进行预处理。根据较优处方制备的骨架口服给药(以水飞蓟宾计14.4mg/kg),并与水飞蓟素立方晶凝胶以及市售高生物利用度制剂Legalon(?)胶囊Beagle犬体内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三种制剂采用自身对照交叉试验设计口服给与6只Beagle犬,药动学参数由软件DAS 2.1.1计算得到。结果显示,水飞蓟素立方晶前体生物利用度约为Legalon(?)胶囊的3.46倍。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本课题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的水飞蓟素GMO/P407立方晶骨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飞蓟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