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影像——中外媒体对新疆“7.5事件”的视觉呈现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作为提供“证据”的最好手段。进入二十世纪中叶,随着电视、电影等电子传播媒介席卷全球,真正的“读图时代”到来,视觉消费也日渐成为当下社会消费的主流形式。视觉传播的兴盛也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出现,并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接触世界的方式与手段。   在本文中,笔者以中外五家媒体对新疆“7.5事件”的视觉传播为研究个案,试图从中揭示新闻摄影在客观性的外衣下如何影响受众对新疆“7.5事件”的重新认知与建构。   笔者首先通过内容分析,对五家媒体新疆“7.5事件”报道中的视觉传播要素,即新闻图片进行归类分析,并形成五家媒体视觉传播策略的基本印象,并借助视觉表达手法的解读来探索五家媒体的视觉传播策略如何实现视觉说服。   为了进一步解读五家媒体的视觉传播策略,笔者引入范式概念以及视觉表征理论,由此得出中外媒体在新疆“7.5事件”报道中存在不同视觉表达范式,并从摄影本身存在的客观表象与主观解释特性解释不同视觉表达范式存在的理由。   那么,这种表达范式的背后是否存在社会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的因素,为此,笔者选取了三个个案,并通过神话学、符号学的分析,探讨视觉传播背后的价值观念及社会意识形态因素对新疆“7.5事件”重新建构的作用。   最后,笔者得出结论,摄影作为客观表达的手段,在编码过程中,依旧受力于把关人,在此过程中,把关人将自我价值观念及社会意识形态要素包含其中,通过客观表象,形成受者对新疆“7.5事件”的主观解释。
其他文献
期刊
“深度报道”是当今媒体公认的竞争法宝。深度报道现状如何,如何做好深度报道?从我国已有“深度报道”的研究文章现状方面看,分为理论、业务、比较类三种文章,其中前两者较为宽
体育报道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极为重要的报道。本文通过资料统计得出的数据分析,对《燕赵都市报》体育报道的现状、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透彻的分析,提出了报道内容无地方特色
字幕组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为国外影视作品无偿制作本国文字字幕,并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的自发性民间组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提供的传播便捷性、使用普遍性以及群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