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参考认知语言学重要概念及理论,如经验主义、范畴、原型理论、原场景理论、隐喻、转喻、认知模型,分析了汉字“开”的多种意义,并建立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实词多义网络构建模式——场景定位模式。该模式从动作的原始场景出发,结合人类经验和基本常识,对多种意义进行分类及范畴化。包含各种重要认知信息的认知模型(CM)在多义网络构建中起到了砖瓦的作用,被看成是各个不同的单元。各个单元之间,以及各个单元中次单元通过隐喻,转喻等联系起来,构成网络的脉络。该场景定位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设定动作场景,结合汉字字形变化,动作的形态、结果、动作产生的条件等,运用开放性的认知模型,从多个角度分析词的多义现象,是一个使用面相当广的模式。“开”的多义网络中主要有7个认知模型(CM),分别是原型性CM1,动作性CM2,单人活动性CM5,社会活动性CM6,自然现象CM3,动作结果CM4 and时空性CM7。这七个CM中又有若干sub-CM,CM和CM,CM和sub-CM,sub-CM和sub-CM互相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开放性网络。网络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任意的,也不是可预测的,而是有理据的约定俗成。这种理据性表现为隐喻和转喻。对“开”的语义分析表明,多义的发展是以人的身体经验为物质基础,以人的思维为桥梁,人类整体物质和精神文明为动力的。在操作上,多义是通过不同认知模型之间或同一认知模型之中不同成分之间系统投射而产生的,认知模型的开放性和连接性促成了多义网络的构建。动词的原型意义与动作原场景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