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位妊娠是指胚胎植入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其中98%发生在输卵管[1]。在西方国家,异位妊娠约占妊娠总数的1.5-2%[2],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生率甚至更高[3]。作为具有高度危险的妊娠早期并发症,异位妊娠是孕产妇在妊娠期前3个月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经过多年研究,异位妊娠的一些危险因素已经确定,其中包括:盆腔炎症感染、吸烟、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往手术史、体外受精技术[4、5]。近年来,研究者们已在组织学、细胞形态学乃至分子生物学等各个层次对异位妊娠的机制做了大量研究,然而,迄今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体外研究,因为很少有发生输卵管妊娠的动物[4],阻碍了异位妊娠的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 目的: 本实验通过绒毛组织块移植法建立人源妊娠绒毛组织块裸鼠体内移植模型,弥补异位妊娠缺少有效的体内动物模型的空白。并观察化瘀消癥杀胚中药干预后的绒毛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及相关分子基因的表达,探讨化瘀消癥杀胚中药(宫外孕Ⅰ号方加味)对异位妊娠滋养细胞的作用机制,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化瘀消癥杀胚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研究方法: 通过人源绒毛组织块移植法构建异位妊娠裸鼠体内动物模型,并以裸鼠体内移植模型为研究载体,并随机分为中药组(12只)、西药组(12只)、阴性组(12只),中药组予化瘀消癥杀胚中药灌胃7天,西药组予观察第1天肌注甲氨蝶呤,阴性组予纯净水灌胃7天。检测指标: (1)裸鼠模型一般生长情况,包块情况,给药前后测小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 (2)采用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干预后的绒毛滋养细胞的组织结构的影响。 (3)采用qRT-PCR检测雌、孕激素受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4)Western-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 研究结果: (1)裸鼠一般生长情况:精神状态良好、活动力、反应力未见异常,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无死亡。摄食量、饮水量、体重未见明显差异(P>0.05)。给药前后小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给药后移植包块缩小,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3)给药后,中药组和西药组的ER、PR表达量较阴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与中药组的ER、PR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的表达量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给药后,各组动物Bcl-2和Bax的灰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组Bax灰度值的均值明显高于西药组和阴性组。 2.临床研究 目的: 结合前期输卵管妊娠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评价原制定的“中西医结合输卵管妊娠治疗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深化和完善输卵管妊娠的系列研究。 研究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输卵管妊娠病例,进行辨病分期、辨证分型和计算病情影响因子总积分后,确定可以进行“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的病例,按不等随机对照试验(2:1),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用米非司酮治疗。通过对比两组间的有效率、有效病例的腹痛消失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血β-HCG值下降时间、包块缩小情况,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优势及可行性。 研究结果: (1)纳入病例情况: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共收集符合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病例70例,观察组(中西医)46例,对照组(西医)24例。 (2)病情影响因子情况 70例病例中,25-2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占48.57%;孕3次者所占比例最多,占32.86%;产0者居多,占50.00%;停经天数为43-56天所占比例最高,占64.28%;腹痛症状表现为隐痛者所占比例最多,占70.00%;B超下包块最大径3-5cm者所占比例最高,占54.29%;B超下出血最大径<3cm者所占比例最高,占75.71%;初始血β-HCG值在1000-3000IU/L之间者所占比例最高,占67.14%;病情影响因子总积分,观察组为8.59±0.93分,对照组为8.33±0.87分。 使用t检验与秩和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孕产次、停经时间、腹痛情况、B超下包块最大径、B超下出血最大径、初始血β-HCG值和病情影响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3)疗效研究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为4.23±2.52天,对照组为4.40±1.45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为5.95±4.05天,对照组为6.06±3.21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β-HCG值下降至50%的时间为11.29±5.19天,下降至10%的时间为20.34±6.22天,对照组分别为11.47±5.03天,21.47±8.92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包块缩小率为86.96%,对照组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3.研究结论: (1)本研究运用人源绒毛组织块移植法成功地建立了异位妊娠裸鼠体内移植模型,具有成模率高、操作方便、种植后滋养细胞活性持续时间长等优势,填补了异位妊娠动物体内移植模型的空白,能为进一步的发病机制、药效物质基础等研究提供有效的研究载体。 (2)本研究采用qRT-PCR技术,发现化瘀消癥杀胚中药能够下调ER、PR表达,从而拮抗雌孕激素,引起绒毛组织变性、坏死。从分子水平阐述了化瘀消癥杀胚中药对异位妊娠影响的可能调控机制。 (3)本研究采用western-blot技术,发现化瘀消癥杀胚中药有明显上调Bax蛋白表达的趋势,从而促进细胞凋亡,促进绒毛组织坏死。从基因水平阐述了化瘀消癥杀胚中药对异位妊娠影响的可能调控机制。 (4)临床研究通过与纯西药组相比较,证实符合中西医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依照“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疗效切实,治疗成功率较高,特别是中医药在促进盆腔包块缩小方面有较大优势,有利于输卵管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