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支付创新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m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希冀在这块新的广袤大地上获取自己的一片领地,而传统商业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来拼抢新的发展机会。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支付也迅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2013年互联网金融中互联网支付占比迅速扩大至31.2%,以银联商务为主的银联派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最大为39.8%,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主的互联网巨头派占28.9%,其它第三方支付公司占比为17%。另外移动支付进入高增长时期,2013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率高达707%,相比之下其他细分领域增速均未超过50%。我国手机支付、网络银行、金融证券管理相关的各类手机应用软件的累计下载量超过4亿次。其中,支付宝钱包下载量占比高达58%。  在互联网支付份额不断增长的同时,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创新也在不断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包括网银支付、二维码支付、NFC手机钱包、图像识别支付、语音支付、超声波支付等。从目前市场情况看,网银支付是最为主要的支付方式,而电子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等新兴移动互联网支付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型支付方式提升了支付效率,对整个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起到倒逼作用,在宏观上对金融体系有着深远影响,这种改变甚至在整个货币体系或者是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等方面都可能有所体现。  本文在互联网支付创新活跃,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公司发展的角度,量化分析了互联网支付方式的改变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甚至于整个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希望在当前时间段厘清互联网支付的具体形式、发展方向及其对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具体影响,同时为想要抓住发展机会的各大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在此背景下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其他文献
当一些金融异像不能被传统金融理论解释时,行为金融学成为研究热点。投资者情绪是行为金融学中的重要分支。本文借鉴前人研究和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特点,构建了一个投资者情绪综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各国经济的不断开放,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金融系统银行业所占资产比例大约为93%,银行业在金融系统中具有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