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能宇宙线起源是宇宙线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之一。通过对宇宙线膝区分成分能谱进行精确测量,可以理解“膝区”成因,进而解开宇宙线起源的谜团。新型热中子探测器旨在组成探测阵列,用于探测100 TeV以上宇宙线簇射,检验其宇宙线成分区分能力。热中子探测阵列与强子量能器相比较造价低、维护简单、运行稳定、较易操控,易于做成大面积探测阵列,性能价格比高。目前已经有四台热中子探测器在西藏羊八井稳定运行。 本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首先,我们主要介绍了宇宙线的“膝区”以及宇宙线探测方式和新型热中子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及其触发方式和数据获取的方式。 其次,我们分析了西藏羊八井数据的气压修正结果,以及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得到的各个时间尺度的物理分量。通过经验模态分解的14天时间尺度周期曲线我们猜想到,这很可能与太阳、月亮运动引起的14天周期的潮汐运动有关。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随时间变化的中子计数率有一个异常信号的超出,时间正好处于尼泊尔地震期间,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通过对这些物理现象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所探测的数据信息。 最后,我们研究了位于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的热中子探测器的初步数据结果,通过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探测器稳定运行。还主要介绍了气压修正的方法以及相关性系数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对热中子数据进行气压修正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修正了气压效应对中子数据的影响,有利于我们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反推,分析宇宙线粒子的原初信息。 本文对新型热中子探测器探测的热中子成分以及电子成分进行分析,希望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以及气压效应修正方法将一些可知的效应消除,通过分析热中子信息来反推强子信息,进而分析宇宙线能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