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剪枝的随机森林改进算法及其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145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的体量、种类、复杂度急速增长,遥感大数据蓄势待发。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信息提取的重要环节,随机森林以其分类精度高、并行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影像分类。遥感数据量和复杂度的增加,使得要想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需要训练足够多的决策树进行集成,但是决策树数量的增加需要占用更多的计算资源,降低分类效率。研究表明,通过集成剪枝,即选择部分基分类器进行集成,可以在不影响分类精度的前提下缩减集成规模,提高分类效率。为了提高随机森林及其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精度和速度,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集成剪枝算法仅考虑了行为多样性而忽略了结构多样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结构的多样性度量方法(DTSM)。其主要思想是将决策树相似性与图论中的树匹配、模式识别中的序列相似性以及子结构挖掘方法相结合,基于结点信息,通过简单树匹配算法获得最大匹配子树,并结合路径信息,将决策树的相似性转换为匹配序列的相似性,通过序列子结构的比较衡量决策树的相似程度。(2)结合多样性度量和准确性度量,提出了随机森林剪枝算法(PRF)。其主要思想是使用DTSM计算两两决策树的相似度,并基于设定的相似度阈值和决策树的袋外误差选择部分决策树进行集成。实验结果表明,PRF算法能够在不降低分类精度的前提下剔除40%以上的决策树,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分类效率。(3)为了在缩减集成规模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同时避免PRF算法参数设置的主观性,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的随机森林剪枝算法(IPSO-PRF)。其主要思想是在IPSO算法中引入线性惯性权重和邻域因子,对PRF算法的两个关键参数:随机属性数量和相似度阈值进行优化,然后使用最优参数组合进行随机森林剪枝。实验表明,IPSO算法能够提高局部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IPSO-PRF算法能够以最优的参数组合实现最高的分类精度。(4)将提出的PRF和IPSO-PRF算法应用于遥感影像分类,开展厦门市土地覆被分类问题的应用研究。以Landsat8和DEM数据为数据源,在提取光谱、地形和纹理特征后,使用IPSO-PRF算法进行基于像元的土地覆被分类,结果表明,IPSO-PRF算法减少了决策树的数量,提高了分类的总体精度和速度。
其他文献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肠道菌群失调与炎症因子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形成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引发低度慢性炎症,导致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卵泡发育障碍。中药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炎症因子达到辅助治疗PCOS的目的。
便携式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对能量供应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的特点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广泛地关注和研究。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作为可穿戴器件的供能元件,柔性超级电容器因其柔性及可折叠等特点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二维材料Ti3C2Tx因其在储能领域巨大的应用潜力而被广泛地用作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但是,在用作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二
徽派建筑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和深刻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甚至至今也没有失去其使用价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珍视传统徽派建筑艺术,继承其优秀传统。意境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意境的内涵和特征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尤其受到道禅思想的影响。关于意境的研究,中国传统诗画艺术无论从作品的意境表达还是理论
堆石料在水利工程中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也是面板堆石坝的填筑材料,承担了主要的荷载。本文主要介绍亚塑性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基本理论,重点描述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及其改进,并将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应用于福建省仙游抽水蓄能电站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并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该工程的沈珠江模型计算结果和竣工初期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发现Gudehu
我国正在大规模兴建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综合管廊因施工周期短、工地条件要求低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地下综合管廊作为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地震作用下综合管廊发生破坏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综合管廊属于一种浅埋地下结构,与隧道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特点。目前对综合管廊抗震研究较少且无相应规范,也不能照搬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成果。综合管廊跨度较长,地震动还存在空间变异性,故以福州某综合管廊为背景,分别建立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交通拥堵的形势不断加剧,各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地下轨道交通,地铁深基坑作为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花岗岩残积土的分布较为广泛,且花岗岩残积土被学术界定义为‘特殊性’土体,遇到的多为非饱和状态下的土体,故而引发较多的工程问题。如何正确把握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性质、强度变化规律、及其工程特性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超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超高性能材料,因其长期处于较高浓度的氯离子侵蚀环境中,遭受荷载和化学腐蚀的耦合作用,最终导致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退化、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降低。在混凝土腐蚀过程中,氯离子与混凝土内部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化合物,引起混凝土材料损伤,进而引起混凝土中应力场的变化,因此混凝土力学作用和化学反应之间存在耦合作用,这种耦合作用将引起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
建筑垃圾的大量排放及骨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催生了废混凝土再生技术。相比于普通混凝土(NAC),再生骨料混凝土(RAC)较差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限制了其在结构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因此开发有效的RAC改性技术,是实现其在建筑结构中的高等级利用、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AC中含有更多的界面过渡区薄弱环节,因此改性RAC可从界面过渡区的强化入手。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硫铝酸盐水泥(SAC)浆
损伤识别与安全评估是当前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受到几何尺寸变异性、材料离散性、连接和边界条件未知性、测试噪声等多种不确定性影响,使得相关问题的求解往往需要结合概率统计理论。本文首先将随机区间灰数纳入到贝叶斯损伤识别流程中,提出了一种结合近似贝叶斯计算、改进群体蒙特卡洛抽样和随机响应面的损伤识别新方法;然后结合小波包变换和灰色关联分析,提出一种用于损伤识别的相对小波包能量曲率置信因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装配及施工工艺。灌浆套筒作为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常用的连接方式,其施工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节点的承载能力进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然而,目前对于套筒灌浆施工质量还缺乏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结合智能骨料的导波无损健康检测具有效率高、费用低及适用范围广等特征,已经在各个检测领域有一定发展和应用实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基于ABAQUS有限元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