萸竹定眩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型)临床观察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ang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萸竹定眩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疗效,明确萸竹定眩丸的治疗特点及优势,评价萸竹定眩丸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萸竹定眩丸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型)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萸竹定眩丸+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DHI)积分、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指标的前后变化。  结果:  1.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眩晕残障量表积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眩晕残障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组的眩晕残障量表积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TCD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三支血管的Vm、PI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三支血管的Vm及PI值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萸竹定眩丸能够明确改善中医症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积分,改善TCD检查的各项指标,且临床使用安全,对治疗VBI性眩晕(痰浊中阻型)有较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中药血脂康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大鼠的体重、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内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TP-1B)蛋白的表达,
“尚贤者,政之本也”“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个地方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人,最深刻的变化来自人,最持久的活力源于人。当前,宁波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市委的号召,对标一流城市,聚焦一流目标,争创一流业绩,努力写好浙江打造“鲜活样板”“标杆省份”的宁波篇章。毋庸讳言,对照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宁波赶超跨越的发展使命,一些干部在政治思想、担当克难、能力素质、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