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萸竹定眩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疗效,明确萸竹定眩丸的治疗特点及优势,评价萸竹定眩丸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萸竹定眩丸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型)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萸竹定眩丸+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DHI)积分、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指标的前后变化。 结果: 1.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眩晕残障量表积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眩晕残障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组的眩晕残障量表积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TCD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三支血管的Vm、PI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三支血管的Vm及PI值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萸竹定眩丸能够明确改善中医症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积分,改善TCD检查的各项指标,且临床使用安全,对治疗VBI性眩晕(痰浊中阻型)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