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气湍流扩散燃烧及排放特性CFD模拟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3052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解气的燃烧利用可以替代一部分化石能源进行发电或者供暖,与化石能源互补互济、融合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能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用能效率。针对已知的三种热解气,本论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燃烧器结构和操作条件下的热解气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采用雷诺应力模型中的非线性二阶矩(SSG)湍流模型、离散传递法(DT)辐射模型、通用有限速率模型中的涡耗散模型(EDM)以及烃类燃烧简化机理研究了热解气燃烧及排放特性。针对燃烧室内高温区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通过改变一次风通道叶片旋流度极大改善了气体流动和温度分布均匀性,有效降低了NO排放浓度,同时提高了燃烧效率,结果表明,旋流度取值在0.40~0.89附近较为合适。通过改变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和一次风系数,研究了热解气的燃烧及NO排放特性。负荷保持在20~30 kW范围内,过量空气系数范围为1.2~1.4,一次风系数取值在0.8~0.9附近时,可以保证燃烧效率达到99%以上,而且污染物NO的排放浓度较低。热解气中氢气份额增加会导致温度和NO浓度升高,在可燃气体份额较低时,H2的影响作用较弱,在可燃气体份额较高时,影响作用非常明显;另外,在不同的燃气比值条件下可能会产生特殊的燃烧特性,H2/CO2和CH4/CO2的比值在1附近时,存在一个临界点,能够在维持火焰稳定燃烧的情况下,保证较低的污染物生成浓度。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问题的显现和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人们逐渐重视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已经进入了从以燃煤为主的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时代向清洁可再生能源时代的过渡阶段。在当前阶段,一方面需加强对煤炭资源的清洁转化,另一方面需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而太阳能-煤热化学技术完美地结合了两方面的需求,是过渡阶段优秀的能源利用方案。促进太阳能-煤热化学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太阳
一台一回路泵停运是双环路池式钠冷快堆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初因事件。在该事件的影响下,两个环路中的两台泵会进行不对称的惰转,且故障泵惰转结束后会发生特殊的返流现象。在一台泵停运的同时,可能伴随发生失去厂外电等不同的叠加工况。堆内特殊的流动特性以及复杂的叠加工况使得一回路钠池内出现特殊的三维非对称热工水力特性,进而导致堆内构件出现过大的温度梯度,以及由此产生过大的热应力,因此明确该复杂的瞬态热工水力分布
生物质具有低硫、低氮、高挥发分、碳中性等优点,其作为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然而生物质能量密度低、可磨性差、吸水性强等缺点限制了它作为动力燃料的使用。烘焙是一种提高生物质燃料品质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干式加压烘焙及湿式加压烘焙由于所需烘焙温度较低,烘焙后的生物质具有优良的燃料品质,成为了研究新热点。本文针对干式加压烘焙,分别在相同烘焙温度和相同质量收率下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积极有序发展核能是当前中国的一项国策。为了保障核能安全,需要对反应堆堆芯在各种工况下进行热工安全分析,满足设计准则。快堆子通道分析程序是开展上述分析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压水堆子通道程序相对成熟,由于钠冷快堆堆芯燃料组件的布置方式及冷却剂物性与压水堆差别较大,钠冷快堆的子通道程序需要进行专门的研发。国内外针对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堆芯,开发了一系列的
基于CaCO3/CaO循环的热化学储能具有储能密度高、储能材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易于实现、反应产物易于储存且与聚光太阳能发电具有良好的耦合性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太阳能储能技术。但钙基吸收剂的活性降低的问题制约着该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各种不同天然钙基材料以及混合钙基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储热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对CSP-CaL集成系统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钙基材料储热性能的研究大多在
能源是推动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但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化石能源消耗量的持续增加,导致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各国为应对能源短缺危机,解决化石能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积极进行新技术推广。其中,电动汽车和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作为节能减排的代表,其优势得到了普遍认可,推广应用备受关注。但已有研究结果显示
冷凝传热是一种高效的相变传热过程。强化冷凝传热,可实现冷凝器小型化,降低海水淡化系统的投资成本;强化冷凝传热,可降低热功转化系统的冷端参数,有助于提升能源转换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碳达峰、碳中和需求。现有的强化冷凝传热技术主要沿用单相传热强化思路,包括管内扩展受热面、管内插入物等。本课题组提出了流型调控,即“相分离”的思想,在冷凝管内悬空插入丝网膜管,开发了一种新型相分离冷凝器。前期研究主要针对ORC
强化换热是工程研究和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基于电流体动力学(Electro-Hydro-Dynamics,简称EHD)原理的电场强化换热技术是一种利用外加电场产生电场力的主动强化换热技术,其强化换热的机理归因于从发射电极到接地极的离子风现象,具有无噪音,能耗低,响应迅速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将EHD主动强化换热技术与波状通道这种被动强化方法相结合,建
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因低温多效蒸发技术具有传热性能好、结构简单、对材料性能要求不高等特点,是目前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海水淡化技术之一。横管降膜蒸发器具有传热传质效率高、液体装量少、压降可忽略不计等诸多优点,是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中的关键装置。因此,研究横管降膜蒸发器中的换热管外降膜流动与传热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横管降膜蒸发技术中,液膜的厚度和均匀性被认为是重要的
随着我国燃气轮机进一步的发展,朝着更高的热效率和推重比迈进,燃烧室表面温度持续提高。为了保持合金基体在高温下的机械性能,需要加上一层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TBC)。传统的 TBC 材料如 YSZ 和 La2Zr2O7 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温度需求,急需开发新的TBC材料。近年来,高熵材料表现出许多出色的热物理性能,例如热导率低,优良的热稳定性能,已开发出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