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隔震结构竖向连续倒塌机制及动力效应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oren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刚度是隔震层水平刚度的十几甚至几十倍,所以当地震来临时,隔震层产生较大变形来耗散能量,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良好。隔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桥梁等生命线及人员密集的结构。但其在如恐怖袭击(撞击、爆炸等)、人为失误(失火)、人为破坏等偶然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如何,逐渐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在偶然荷载作用下的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大跨结构等不同结构连续倒塌的研究,并借鉴国外传统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规范,选用合理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基础隔震结构抗竖向连续倒塌能力。本文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采用基于备用荷载路径法的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基础隔震结构竖向连续倒塌机制,并通过Sesimo Struct软件建立多组隔震框架结构,分析了不同楼板类型、不同隔震支座、不同抗震设计对基础隔震结构连续倒塌机制及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浇楼板的存在及设防烈度的提高都可以提高隔震结构在梁机制下的承载力;隔震层水平刚度的提高对结构竖向承载力影响不大;与传统的抗震结构相比,隔震结构因为隔震层约束较弱可以延缓框架梁端塑性铰的失效。(2)采用动力分析方法,分析了层高、楼层数、框架梁配筋面积、隔震层刚度对隔震结构连续倒塌动力效应的影响。并以7层隔震框架结构为例,分析了动力效应及动力效应作用区域。分析发现梁配筋面积的增大、层高的降低都可以提高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构件失效后,结构发生内力重分布,失效跨内构件内力发生较大变化。(3)根据连续倒塌动力效应作用区域选取子结构,采用连接单元作为子结构约束边界建立子结构模型,提出基于子结构的隔震结构连续倒塌动力分析方法。并通过整体模型与子结构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子结构模型可以为结构精细化分析及结构试验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用光度法研究了镧-邻苯二酚紫(PV)-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以及镉-邻苯二酚紫(PV)-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的显色反应。并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La(Ⅲ)、Cd(Ⅱ)混合溶液中Cd(Ⅱ)的
在英语中,百科全书为Encyclopedia,它源自古希腊文enkyklios(意思为“各方面的”)和padeia(意思为“教育”或“知识”)。目前世界上的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汇集各种知识的综合性百科全书,另一类是只汇集专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小板聚积、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以及梗死的病理现象。临床上,它涵盖了一
本文通过对城中村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从而分析其存在对城市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对城市商业布局的影响,并探索进一步发挥城中村对城市商业的促进作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