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vi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意外后引发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情感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激惹、思维迟缓、食欲减退、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对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严重影响预后。及时发现并早期治疗 PSD,尽快解除抑郁患者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脑卒中的全面康复及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以往临床实践证明,针刺配合电针疗法可以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症状,对轻、中度的卒中后抑郁症有肯定的疗效,具有无副作用、简便易行等优点,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目的:通过研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及行为学和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制。   方法:①选用雄性SD大鼠,参照Zealonga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②手术第4天,参照Persson等级分级法进行神经病学分级。挑选Ⅱ~Ⅳ级脑缺血大鼠作为脑卒中模型动物,分组后将其放入小鼠笼 24h 单笼孤养,每天将大鼠四肢和头部固定于特制的固定器上制动2h,持续28天,复制PSD模型。③手术第4天,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非穴位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孤养与束缚制动的当天行电针治疗,1次/d,10min /次,连续28天。穴位选上星、膻中、中脘和左侧太冲,电针参数为连续波,频率10Hz,波宽0.6ms,电压1.5-3V(以肌肉轻微抽动为度)。④各组大鼠在慢性应激刺激的第1天、第8天、15天、第22天、第29天每隔1周测量体重,进行蔗糖水实验、旷野试验,观察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体重、糖水消耗量、旷野试验得分的影响。⑤实验第29天处死实验大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下丘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A), 多巴胺(DA), 5-羟色胺(5-HT)含量。观察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NA、DA、5-HT的影响。   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糖水消耗量明显降低,电针治疗组大鼠比非穴位对照组大鼠体重增加、糖水消耗量增加;②模型对照组大鼠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均小于正常对照组。电针可以增加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③电针治疗组大鼠大脑皮层5-HT的含量,下丘脑DA、5-HT的含量较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作用优于非穴位针刺。   结论:   1. 采用Zealonga线栓法结合应激刺激加孤养、束缚制动的方法可成功制备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   2. 电针可影响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导致行为学和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旨在从体质学角度探讨FD的易感人群,发现FD患者的一般分布规律,从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也可以指导FD患者根据自己体质选择正确的调理方法,以改善自身状况,从而达到“
目的:  调查前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寻常痤疮患者证型与中医体质的分布,探讨其内在相关性,为寻常痤疮证型与中医体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早日实现寻常痤疮诊疗
目的:   通过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组织多普勒技术、western blot和蛋白组学实验技术观察白马合剂对AS大鼠血脂水平、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腹主动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