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与食管癌各期发生发展的关系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lu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与食管癌各期发生发展的关系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发病人数超过30万,半数是中国人。在我国食管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主要功能是运载葡萄糖进入上皮细胞及促进细胞代谢。研究表明,GLUT-1表达与直肠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肾癌、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胆囊癌、膀胱癌、胃肠上皮化生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淋巴道转移关系密切,但有关GLUT-1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与转移关系的研究少见报道。葡萄糖转运蛋白-1是哺乳动物细胞糖跨膜转运的主要载体,能促进葡萄糖向细胞内扩散及促进细胞代谢。它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主要限于红细胞及血组织屏障,如血脑、血神经屏障。目前有关GLUT-1的表达与调控的研究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体外培养细胞系中。在很多体外培养的细胞系中,GLUT-1是最主要的葡萄糖转运体类型,这可能是细胞系去分化与胚胎化的一种表现,因为GLUT-1是胚胎细胞主要的葡萄糖转运体类型。同时也反映出GLUT-1的表达可以被刺激细胞生长的物质所诱导,因为分裂的细胞对能量和生物合成的需要增加了。有试验表明,GLUT-1是肿瘤缺氧的一种标志,而缺氧肿瘤有更高的恶性程度。与正常细胞相比,恶性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及代谢均处于增高的表达状态。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60例食管癌、癌旁、上切缘黏膜组织中GLUT-1的表达进行检测,以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转移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收集该院1995~2006年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60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及食管镜活检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所有病例术前没有进行过放疗及化疗,经H E染色病理复诊证实。男32例,女28例;年龄46~74(56.05±7.99)岁: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23例。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采用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多克隆抗体、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3,3′2二氨基联苯胺(DAB)均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产品提供。 结论: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食管癌、癌旁和食管正常组织中GLUT-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GLUT-1在食管癌、癌旁和食管正常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GLUT-1的阳性表达率依食管正常组织、癌旁、癌组织顺序逐渐增高,且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LUT-1的表达与食管癌浸润程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中表达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提示在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中,GLUT-1出现过度表达,导致了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出现异常,表现为过度增殖、异常分化及凋亡减少,从而导致食管黏膜产生癌变。因此,初步认为:GLUT-1的高表达,促进了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GLUT-1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GLUT-1有可能成为临床食管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尿毒症患者以10%的速度增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病。尿毒症患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压力和负担,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对比康柏西普及2mg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
目的: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大肠癌的发生可能与芳香胺和杂环胺类物质的代谢有关。N-乙酰基转移酶2(NAT2) 是近年来国际上倍受关注的代谢酶之一。NAT2作为生物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生命和健康的疾患,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开通是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它显著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患
目的:肝素由Maclean首先发现,193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迄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目前仍是最有效的抗凝药物,也是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但是近年发现在冠脉介入治疗及心肺分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10年6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 navx圣犹达公司,美国)指导下行阵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