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住区可持续性量化评价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生态资源的消耗量巨大。伴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扩散和辐射能力越来越强,生态安全问题面临巨大挑战,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型城市势在必行。
  住区是城市人口居住和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基本单元,是城市生态资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建设生态可持续住区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对于建设生态可持续住区这一目标,什么样的住区建设可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如何建设生态可持续住区?因此,准确的可持续性评定是引导住区朝可持续方向建设的前提,如何评价一个住区的可持续性成为了关键,一套清晰全面的可持续性评估体系显得格外的重要。自可持续发展思想被广泛认同以来,可持续性评定体系相关研究已取得明显的成果,然而,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可持续评定体系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观和中观尺度,而微观尺度研究较少且不成体系。
  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度量任何尺度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论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住区可持续性量化评价体系,以准确的量化评价住区的可持续性。同时论文采用MATLAB数学软件,进行居住社区形态对住区可持续性影响评价和影响量化评价研究,为提高住区可持续性提供设计和决策支持。
  论文基于相关研究基础,归纳总结出了可持续性评价的概念、可持续性思想的由来以及可持续性度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生态足迹理论作为可持续性度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奠定了本文构建住区可持续性量化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论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运用于城区、街区尺度可持续性量化评价体系构建现状,梳理出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住区可持续性量化评价思路和原理,以构建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住区可持续性量化评价体系。
  论文基于构建的住区可持续性量化评价体系,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通过一定的选取标准选择30个住区1564个家庭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获取居民的资源消耗数据,对住区可持续性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住区可持续性量化评价值占城市可持续性量化评价值的11.53%以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表明实现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样本住区可持续性程度有较大差异,表明住区的可持续性程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绿色生活模式有利于提高住区的可持续性。
  论文基于获取的1564个家庭的资源消耗数据,采用MATLAB数学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以居住社区形态变量和社会经济变量为自变量,人均生态足迹为因变量的分析模型,就居住社区形态对住区可持续影响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居住区社区形态和社会经济与住区可持续性具有一定的显著相关性。
  论文基于获取的1564个家庭的资源消耗数据,采用MATLAB数学软件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了以与住区可持续性有显著相关性的变量为自变量,人均生态足迹为因变量的分析模型,就居住社区形态对住区可持续影响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变量对住区可持续性影响程度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当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日照间距、交叉口密度、土地混合度、商圈可达性和公共交通类型指标增加100%时,住区可持续性量化指标值分别减少9.89%、增加6.09%、减少4.11%、减少6.01%、减少2.25%、减少3.36%、减少0.52%和减少1.93%,结合弹性值大小和实际操作难度,居住社区形态变量与住区可持续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容积率>土地混合度>交叉口密度>建筑密度>日照间距>建筑高度>公共交通类型>商圈可达性。基于此结果,本文尝试从降低住区总生态足迹和增加住区总生态承载力两个角度,对住区可持续发展给出了提升策略。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为例,主要阐述在水库保护区内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思路,包括城镇发展策略、村镇空间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迁村并点、村镇职能与产业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协调发展、区域空间规划与管制等内容。  关键词:水库保护区;小城镇;生态保护;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239-04  引言  小城镇建设,特别是水库保护区内的
期刊
中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推动着中小学校园建设步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城市高密度环境下,中小学校校园建设用地严重不足,校园周边环境拥挤复杂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校园自身发展。同时,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中小学校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呈现出新的变化,从而对中小学校自身建设提出更高需求。因此,在城市校园建设用地愈发紧张的情况下,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实现合理高效的校园布局与多样化功能空间组织,是对当前城市中小学校园建设提出的要求和挑战。
  首先,本文在研究国内外中小学校复合化设计的基础
摘 要:近年来,中国对俄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成为俄最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之一,但合作地域上仍多集中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以及远东与中国接壤的部分地区。实际上,俄罗斯市场广阔,无论从联邦区、联邦主体还是主要城市等层面看,各区域都蕴含着多样化的投资机遇。开拓俄罗斯潜力区域市场,一方面要做好现有中俄区域合作规划的推进落实,另一方面要善用各种合作交流平台。  关键词:俄罗斯;潜力;行政区划;中俄经贸合作  中
期刊
摘 要:企业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中小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研究首先分析无锡市中小企业的组成以及它们自主创新能力现状,继而进一步剖析无锡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无锡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策略和路径,以推动无锡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无锡;发展策略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30年,是我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作为这一时期建设的住宅,它的空间形态反映了我国高度组织化和集体化的设计思想。无论是梳理我国集体形制的发展,还是研究我国集体住宅的空间形态,抑或是探讨该时期住宅中居民的生活形态等问题,新中国成立后30年建设的住宅都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本文选取新中国成立后的集体住宅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历史背景基础上,分析我国集体的产生和集体住宅的类型。采用案例研究、口述访谈和城市形态学及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分别从聚落层面和建筑层面,对
当今消费时代下,商业步行街作为传统街道的延续承载着公共生活。私人资本或机构参与甚至主导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商业步行街因具有“私有化”、“商品化”特征令其公共性备受争议,而国内缺乏对商业步行街公共性的评价方法。本文从这一背景入手,以武汉市商业步行街为研究对象,基于西方现有的公共空间公共性相关理论,结合中国及武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将公共性这一定性概念定量且可视化,专家与使用者共同评分,构建适用于中国武汉市的商业步行街的公共性评价体系。同时应用评价体系评价武汉市商
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对机构养老设施的设计与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机构养老存在的社会抵触心理、家庭关怀减少等劣势,交往行为能有效消减机构养老老年人的消极情绪。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对机构养老老年人的内部交往活动层面,然而外部人员对于机构内老年人的探望行为活动同样值得重视。本研究聚焦机构养老设施内的探望行为,结合环境行为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方法,在实态调研的基础上展开基于探望行为的机构养老设施优化设计研究。
  研究选取武汉市三所规模不同的机构养老设施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初
摘 要: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腹地,隆阳区兰城街道系保山市政府所在地,是保山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森林防火工作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立森林消防队伍的作用尤为重要,采取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兰城街道森林防火队伍建设经验、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分析,就如何让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面山;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从个体、群体、社会、自然等方面得以反映。《喜羊羊与灰太狼》中,通过狼和羊表现了人类的爱情观、婚姻观、价值观、事业观等等。影视作品能够传递一定的时代性,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性,其传达的思想,因为对于社会环境的建构起到一定的作用而需要加以积极的利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家庭事业;生态平衡;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工学交替作为较为理想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遇到的普遍瓶颈是学生管理和安全问题、学校与企业诉求的矛盾、工学交替的时间长短问题、所学专业与岗位不一致的问题、“工”与“学”的脱节、学生对工学交替认识不清等,而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和校企联盟方式,构建“校内生产性的实训工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和“校企共建式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级平台,实施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