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多孔矿物基复合材料处理含氟选矿废水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ezhiya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发展,氟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日益广泛。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氟废水,不经过有效处理,排放后将会对水土环境造成污染并危害人体、动植物的健康。含氟废水的治理是国内外环保及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吸附法及沉淀法-吸附法联合工艺处理含氟选矿废水的适宜条件。对制备的吸附材料进行了微观测试和结构表征,探讨了吸附机理。以五种对氟具有一定去除效果的天然矿物,经特定工艺制备成轻质多孔可循环的吸附材料,以散失率和静态漂浮时间作为轻质多孔吸附材料的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的吸附材料各组分最佳用量为:WA:WB:WC:WD:WE(质量比)=4:1:5:20:20,粘结剂(CMC-Na)添加量占各组分总质量的10%。通过实验,得出焙烧温度为800°C时,散失率和漂浮时间最佳,分别为0.67%和41h。采用该轻质多孔吸附材料处理含氟选矿废水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5℃(常温),振荡频率为105r/min,轻质多孔材料用量为0.15g/mL(废水),pH值为1.02,反应时间为120min。轻质多孔材料对F-的去除率达95.80%,废水中剩余F-含量为150.84mg/L。应用研究表明,该材料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高效吸附净化材料。采用石灰沉淀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常温(25℃),搅拌速率为中速,nCa/nF=1.5,pH值为1,反应时间为30min,静置30min;经沉淀预处理后的废水采用轻质多孔材料进行吸附处理,该吸附过程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5℃(常温),振荡频率为105r/min,轻质多孔材料用量为20g/L,pH值为8,反应时间为90min。处理含氟选矿废水后,废水pH值为7.28,轻质多孔材料对F-的去除率达96.71%,水中剩余F-浓度为5.39mg/L,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GB8978-1996);其他离子Al3+/Ca2+、SiO32+、Mg2+、SO42-、K+、Fe3+、 BO33-、PO43-、MnO42-、Zn2+、Cu2+的净化去除率分别高达/%:99.99、100、98.74、96.03、99.55、100、99.74、87.98、100、76.76、98.61、95.74,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轻质多孔材料上存在的O-H、Si-O-Si以及Si-O等活性官能团与吸附作用密切相关。轻质多孔吸附材料对F-的等温吸附模型更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在轻质多孔材料上所发生的反应是包括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部扩散的整个吸附过程,前两步的速度是控制轻质多孔材料对F-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正> 笔者采用浙江苍南耳穴器械厂与武汉市科技开发中心联合制造的耳穴袖珍治疗保健仪(简称“治保仪”)。在有关耳穴上夹治小儿某些疾病,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
当前,基于ASP.NET技术的WEB应用系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此,在分析ASP.NET技术的基础上,对于ASP.NET技术的运行模式与WEB应用系统及开发技术,对于今后
<正> 近年来中医治疗心衰的进展很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手头的资料进行综述,以求从中找出一点治疗规律、经验和经训,供同道参考。1 心衰的病因病机探讨田令群认为本病是
<正>当今社会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成为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宝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们往往容易忽视幼儿的礼仪教育,致使幼儿养成任性、娇气、霸道的习惯,造就了幼儿身心不
<正> 肝硬化腹水属于臌胀的范畴。李老认为“气滞”、“水蓄”、“血瘀”是本病的三大病理特点,其致病原因虽多,不外乎外邪侵袭,情志抑郁二端,病已成各脏腑均受累,但主要是肝
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是宣传中国对外政策的窗口,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沟通的桥梁。新闻发言人作为中国政府对外与世界交流的代表,必须要应对来自各国记者所提出的任何问题。发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典型的AMI诊断一般无困难,而不典型的AMI则可能导致误诊而贻误抢救时机,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6例不典型AMI的
广东省《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通过网络资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实现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在服务学习型社会新目标下,利用信息技
闽台两岸高校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台湾高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本文作者总结在台湾东海大学进修访学体会,概括台湾东海大学金融本科人才
细菌的趋化性(chemotaxis)是细菌响应环境化学物质梯度的移动,是细胞对碳源、能源竞争的一种表现。趋化性可以提高污染化合物的生物可降解性,有效地促进降解性细菌对污染物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