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问题已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央银行决定货币政策时,是否应将金融资产价格考虑在内,是否应当关注金融资产价格?如何将金融资产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的视野中?除导论与结论两部分外,本文实体部分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理论分析,主要针对导论中提到的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能够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既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关注资产价格波动,以便更好的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第二部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理论模型。如果传统货币数量方程是一个两部门的模型,那么通过引入虚拟经济变量,就可以把两部门模型的剑桥方程式拓展成为三部门模型。第三部分,在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的三部门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建立了VAR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首先从局部分别对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与利率)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再从整体上建立五变量的VAR宏观经济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检验和实证分析,并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方法对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定性的回答。基本结论是: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货币供给及实际利率之间存在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股价指数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相互的Granger关系;股价指数是利率的Granger原因,而利率却不是股价指数波动的Granger原因,而上证综合指数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股票价格的波动除了自身的影响外,宏观经济变量的扰动会影响股票价格当前和未来取值。另外股票价格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变量。最后在结论部分对中央银行决定货币政策时,是否应将资产价格考虑在内,是否应当关注资产价格?如何将资产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的视野中?等这些中心论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得出了一系列的实证结果,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