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金龟子幼虫酚氧化酶酶学性质及其抑制剂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 EC.1.14.18.1,简称PO)又称络氨酸酶、儿茶酚氧化酶等,是结构复杂的多亚基的含铜氧化还原酶。它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昆虫及人体内,位于黑素细胞的黄素体中,与黄素体膜结合,只有极小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它是昆虫体内的一种重要酶类,在昆虫的变态发育和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酚氧化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发展前景,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在此领域。本文以鞘翅目昆虫铜绿金龟子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幼虫酚氧化酶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了部分纯化,研究了该酶的基本酶学特性,并以曲酸、熊果甙、桑黄素、槲皮素、4-已基间苯二酚和4-十二烷基间苯二酚等六种化合物为效应物研究其对该酶活性的抑制,并对其抑制参数及抑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35%饱和硫酸铵沉淀,铜绿金龟子幼虫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7.5,以L-多巴和邻苯二酚为底物时,铜绿金龟子幼虫酚氧化酶的Km分别为11.11mmol·L-1和9.52mmol·L-1。2.研究曲酸、熊果甙、桑黄素、槲皮素、4-已基间苯二酚和4-十二烷基间苯二酚对铜绿金龟子幼虫酚氧化酶活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L-多巴为底物时,铜绿金龟子幼虫酚氧化酶对曲酸、桑黄素、槲皮素、4-已基间苯二酚和4-十二烷基间苯二酚敏感,其IC50分别为0.65mmol·L-、1.05mmol·L-1、0.146mmol·L-1、1.7μmol·L-1和1.2μmol·L-1。3.研究曲酸、熊果甙、桑黄素、槲皮素、4-已基间苯二酚和4-十二烷基间苯二酚对铜绿金龟子幼虫酚氧化酶活力的抑制作用类型,结果表明:以L-多巴为底物时,这六种效应物对铜绿金龟子幼虫酚氧化酶的抑制类型均为可逆性抑制类型。4.研究曲酸、熊果甙、桑黄素、槲皮素、4-已基间苯二酚和4-十二烷基间苯二酚对铜绿金龟子幼虫酚氧化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以L-多巴为底物时,曲酸、桑黄素、槲皮素、4-已基间苯二酚和4-十二烷基间苯二酚这五种效应物对铜绿金龟子幼虫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均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其抑制常数(KI)分别为1.59mmol·L-1、0.54mmol·L-1、0.112mmol·L-1、1.52μmol·L-1和1.0μmol·L-1;熊果甙对铜绿金龟子幼虫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其抑制常数(KI)为2.98mmol·L-1。
其他文献
本期开始,我刊将开辟介绍人类文明、世世界各国文化、历史、风俗的栏目“文化之旅”,与读者一起在人类文时发展的历史中去了解历史、了解人类文明,来一次快乐的“文化”旅游.
Agrand hoax1, top secret maps, and live-ammunition rehearsals set the stage for June 6, 1944, when 200, 000 soldiers stormed Normandy s beaches to help free Eur
期刊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命支持系统的主体,对于控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绿地固碳效益得到普遍认可并受到各国学者广泛关注,围绕城市绿地碳储量、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英国当代载誉文坛的女作家,从195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开始,到2000年创作出《本,在人世间》,50年间笔耕不辍,曾几度获诺贝尔
谈到哭与笑,许多人马上会联想到cry,sob,laugh,smile这几个熟知的词.实际上,除了这几个常用词,英语中还有许多表示哭与笑的单词,我们也应对这些词加以了解,才有助于正确理解
对敏捷制造模式下车间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它除了具有常规的功能外,还具有实现单元动态重构、通过网络对外交流和对外合作功能;建立了车间控制系统功能模型;对多代理机系统
土壤侵蚀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侵蚀所引起的水土流失使得土地资源发生不可逆的破坏,径流泥沙以及其携带的污染物对流域生态和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土壤结构
位于湖南会同县的高椅村是一个典型的古民居建筑保存完好的传统聚落。其作为承载着传统地域文化内涵的宝贵遗产,呈现出丰富的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对其进行研究,对发掘、保护和传
英语的“经济”一词,在商务英语专业的阅读材料里,特别是在现今的各种考试中,出现频繁又容易混淆,弄清它们的区别、搭配和用法对阅读理解和使用都大有裨益.
枣是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Mill.)植物,其产量在三大干果中占据首位。因枣花期不一致,且花小,授粉困难,在自然条件下坐果率低,且胚败育严重,同时还存在严重的病虫害。传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