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合作契约,企业的出现本身就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的结果,是一个博弈均衡。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全面发展,人力资本中职工要素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对产出的贡献率正逐步提升。职工要素的贡献度、稀缺度和风险性的增加导致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关系不断演变,即由过去的“资本雇佣劳动”演变为今天的职工要素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从而促使职工要素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但是,由于职工要素对企业收益的贡献度大小不容易准确确定和须依托于企业其他生产要素才能发挥作用的特点导致了其自身价值不容易度量。除此之外,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存在着定量化方法不足、理论与实践存在重大脱节等问题,也使现阶段很少有企业能把价值计量办法真正应用在实践中,对其职工要素进行计量和评估。因此,完善职工要素价值计量理论、丰富和深化职工要素计量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这种现实需要,本文以职工要素应当按照其贡献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思想为指导,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利用投入-产出函数和集对分析理论,围绕职工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各个环节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构建度量职工要素价值参与收益分配的基本理论体系,补充和完善职工要素价值度量研究方法的不足和缺陷,更好地引领和指导职工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实践。本文通过对职工要素在企业利润创造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入手,构建了以企业当期利润为基础的人力资本贡献率模型,对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计量,根据计量结果计算出职工要素对利润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本文建立的基于集对分析法下的职工要素绩效评价模型进行个体职工要素贡献评价,以职工要素的贡献为基础提出利润分配方案。为验证上述研究成果,本文以一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分析。依据本文设计的职工要素价值度量方法计量出的结果提出利润分配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职工要素价值计量理论框架和所构建的职工要素价值计量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指导职工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工作,从而验证了本文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