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掺杂硅化镁薄膜的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ndyof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化物Mg2Si无毒、无污染,其组成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资源寿命较长,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半导体材料。该材料在光电子器件、电子器件、能量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Mn掺杂对Mg2Si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质的影响。  首先,基于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法,从理论上研究 Mn掺杂对Mg2Si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质的影响。取Mn含量分别为0,0.125,0.25,0.5,计算Mg2-xMnxSi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光学参数。研究表明:Mg2-xMnxSi属于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带隙值为0.22 eV,在费米面附近,总态密度为零。Mg2Si的导带主要是由Mg的3s、3p态和Si的3p态构成;而价带主要由Si的3p态和Mg的3s、3p态构成;静态介电常数为21.459;折射率为4.632,消光系数为2.857,光吸收范围是0~25.106 eV,光电导率主要峰值位于2.299~2.856 eV;掺杂Mn后,导致带隙为零,在费米面附近,态密度不为零。随着Mn含量的增加,Mg2-xMnxSi的静态介电常数增大,复介电函数的虚部出现红移,且峰值减小,吸收峰先蓝移后红移,且峰值变化不明显;反射谱的波长范围变化范围先增大后减小;光电导率出现蓝移,且峰值先减小后增大;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都出现红移,且折射率增大,消光系数略有下降。  其次,采用热蒸发镀膜技术,在Si衬底上沉积Mg/Mn膜,并在低真空(10-1 Pa-10-2 Pa)氛围下退火制备Mg2-xMnxSi(x=0,0.02,0.04,0.06,0.08)薄膜。通过XRD、SEM和AFM等技术对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的掺入虽使薄膜致密度提高,但并没有改变Mg2Si薄膜的晶体结构。随着Mn含量的增加,Mn以替位的形式存在于Mg2Si中,Mg2-xMnxSi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加,薄膜表面平均颗粒尺寸减小。  最后,采用霍尔效应测量仪和分光光度计对Mg2-xMnxSi(x=0,0.02,0.04,0.06,0.08)薄膜的光电性质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当Mn含量较少时,掺Mn并不能改变Mg2Si本身的导电类型,随着Mn含量的继续增加,Mg2-xMnxSi薄膜的导电类型由N型转化为P型。Mn含量的增加,降低了Mg2-xMnxSi内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强度,导致晶格中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减弱,从而提高载流子浓度和霍尔迁移率,降低了薄膜材料的电阻。Mg1.96Mn0.04Si的吸收率在波长2000 nm时达到17%,反射率在波长1500 nm时达到90%,透射率在波长1250 nm时达到4%。
其他文献
功率集成电路是当今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集成电路产品,它是电力电子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功率集成电路的一个重要分支,高压集成电路(HVIC)是将高压器
微控制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应用环境对微控制器的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设计完成了一种针对嵌入式系统实时控制,并兼容MCS-51指令集的MCU。 MCU结构上采
智能光网络是未来骨干传送网发展的方向。由于在网络中引入了包括信令、路由以及生存性机制在内的智能化网络控制技术,因此,智能光网络能够支持动态的连接建立、灵活地调度网络
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ime correlated single photo counting –TCSPC )方法能精确测定快速低强度光信号,特别适于测量皮秒、纳秒和微秒瞬态时区的荧光寿命和时间分辨光谱,在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目前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对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方法的发展现状作了深入调研基础上,重点研究了CT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