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宋元婚变戏文的系统考察,归纳出负心型婚变和阻隔型婚变两大类型;进而将其细分为丈夫变易型婚变、妻子不忠型婚变,丈夫被困型婚变和妻子被占型婚变四种模式;并从原型、社会、观众三个方面探讨婚变戏文产生的原因:认为宋元婚变戏文的产生既是婚变原型的置换变形,也是宋元社会条件的折射,同时也与观众对这一题材的兴趣相连。 本文挖掘宋元婚变戏文的文化内涵:认为其最基本的文化内涵是维护合法婚姻的神圣性;而作为婚变戏文主体的丈夫变易型婚变则寄托了市民对荣华富贵的白日梦;《琵琶记》是宋元婚变戏文的巅峰之作,体现了高明对婚变现象的伦理反思,表达作者对儒家伦理价值系统的朦胧困惑。 通过比较看出,婚变戏文和婚变杂剧在婚变模式和婚变内涵上有很大的差异。在婚变模式上,婚变戏文以男性引起的婚变为主,婚变杂剧以女性引起的婚变居多,这是宋元时期男女地位变化的结果;在婚变内涵上,婚变戏文着眼于婚变事件的道德评价,婚变杂剧侧重于社会现实的批判,表现了平民作家与文人作家干预现实的不同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