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扩张器周围构建的自体复合皮用于创面修复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自体复合皮的构建:新西兰大耳白兔10只,于其背部中线两侧对称部位皮下各埋植一特制的皮肤扩张器。埋置手术1w后,在扩张器周围即形成纤维包囊,此时将原代培养的自体皮肤表皮细胞悬液注入扩张囊和纤维包囊的腔隙中,另一侧仅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入表皮细胞后2w,取出扩张器,经肉眼及光镜观察,实验组纤维包囊整个表面有类似于假复层鳞状上皮形成,即完全上皮化,上皮化的纤维包囊即为自体复合皮;而对照组纤维包囊没有发生上皮化。(2)自体复合皮修复创面的效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切除扩张器顶部皮肤及纤维包膜,扩张器底部的纤维包囊予以保留,如此,实验组便形成自体复合皮覆盖的创面;而对照组创面为非上皮化的纤维包囊覆盖。两组创面面积相等,均为2.5×2.5cm2。术后每日观察创面的愈合状况直至痊愈,分别记录0d、3d、7d、14d、28d,肉眼及光镜下所观察到的两组创面的愈合过程,比较两组创面愈合进程的差异。结果:两组创面均能完全愈合,即创面完全消失,但愈合进程差别明显。实验组创面在早期红润洁净,分泌物少,平均愈合时间14±0.365日,镜下观可见上皮层厚而规整,创面基底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创面早期分泌物较多,色偏灰白,平均愈合时间27±0.683日,镜下观上皮层薄且细胞排列不规整,创面基底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两组比较愈合时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体内埋植的皮肤扩张器周围构建自体复合皮是可行的,此种复合皮用于覆盖修复创面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