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顶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旨在加强中国与周边及各区域国家的合作往来,是构建全面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欧亚国家共同繁荣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引起全国人民的热烈讨论和各国政府的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认为“一带一路”可以从加强政策沟通协商、加大进行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扫除货物运输的空间时间成本、通过推行优惠的贸易合作方式,加强货物往来、鼓励彼此间的资金流通、进行文化合作交流,增进彼此了解等五个方面,从局部到整体,从片面到全面,逐渐形成更大范围更广区域的经济、政策合作。而其中,加强贸易畅通是连接其他四个方面的桥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应该放在贸易畅通这方面,因为丝绸之路的起源也是贸易之路。因此,积极推进签订系列贸易合作协定,加强双边合作,更多层面的沟通了解,扫除贸易发展的障碍正是贸易畅通的必经之路。目前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共签订了14个自由贸易协定(FTAs),涉及的国家地区总数为22个,其中东盟10国也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覆盖区里。同时,中国还参与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APEC、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等,积极参与经贸合作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更多的使参与各国实现福利的增加,造福了各国人民。那么,作为优惠贸易政策的FTAs对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流量产生怎样的影响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自研究物体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运用到国与国之间商品吸引力的研究中来,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时期,许多学者对引力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并完善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那么,作为可能影响双边贸易量的优惠贸易政策FTAs则可以引入到模型中,从而探讨自贸协定的签订对双边贸易的量化影响。基于这种考虑,用“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与中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引力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FTAs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量确实存在显著的正影响,证实了预期猜想,并且对贸易潜力进行估算,明确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现状及潜力情况。这样,极大的丰富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现实意义,同时,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