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神经监测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后患者预后情况,评估手术疗效,探讨如何有效保护患者面、听神经功能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由袁贤瑞教授主刀手术的192例听神经瘤结果进行随访和回顾分析。随访采用电话及门诊复诊的方式,检查记录患者全身及特别面听神经功能。面神经功能记录术后7天、3月、6月、9月、1年及远期情况,以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作为评价指标。听力检查由耳鼻喉科专业技师完成,包括纯音听阈测定(Pure-tone Audiometry, PTA)和言语分辨率(Speech Discramination Score,SDS),结果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AAO-HNS)建议的听力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以Karnofsky量表进行评估。结果采用线性及非参数检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2例患者肿瘤直径20-65mm,平均42.4±9.8mm。全部肿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192例中全切除183例,全切率95.3%。9例未全切除(占4.7%),其中次全切除(切除95%以上)7例,大部分切除(切除>90%)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1.6%(3/192)。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185例,占96.4%。有术前临床资料的187例患者中面神经功能正常和接近正常(HB 1/2级)共175人,占总数的93.6%。随访观察面神经功能147例,随访期限大于1年者共106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0±1.8年。这106例患者中,面神经功能正常者46例(43.4%),接近正常(HB2级)42例(39.6%),HB 3级10例(9.4%),HB 4级7例(6.6%),HB 5级1例(0.9%)。面神经功能优秀率(HB 1/2级)83.0%(88/106)。肿瘤直径<30mm的中小型听神经瘤共10例,追踪面神经功能属于HB 1/2级9例,占90%;肿瘤直径≥30mm的大型听神经瘤共96例,追踪观察面神经功能属于HB 1/2级79例,占82.3%。在远期面神经功能与肿瘤大小、囊变、内听道扩大、症状持续时间、年龄等的关系中,经线性及非参数检验统计学分析显示面神经功能结果与肿瘤大小呈线性相关,与其他因素体现出相关性。有术前听力资料的168例患者中,有用听力(AAO-HNS A、B级)21例,占12.5%。术后共7位患者保留有用听力,分属AAO-HNS A级1例,B级6例,其中5例患者术前听力属于无用听力(AAO-HNS C/D级)。这7例患者均为大型听神经瘤,肿瘤直径平均43.6mm(35-60mm)。术前有听力的21例患者中术后有2例保留了有用听力,听力保留率为9.5%(2/21)。术后按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大于等于80%者占89.8%,大于等于70%者达98%。结论1、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在保留面神经的同时还有可能保留蜗神经,是切除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的首选入路。绝大部分听神经瘤患者经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后能够获得优良的远期面神经功能。2、肿瘤大小仍是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显微手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如年龄、症状持续时间、肿瘤囊变、粘连等或与肿瘤大小一起影响面神经功能结果。3、尽管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0mm)时蜗神经保留难度大,但并非不可能。因而无论肿瘤大小及术前听力状况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对保留蜗神经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