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病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它既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的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在肺系的诸多疾病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咳嗽无论作为症状还是独立的疾病都是很常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开展对咳嗽文献的综合研究,对认识和治疗该疾病、确保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内容是对将咳嗽作为独立疾病的文献研究,但因在较早的文献中,咳嗽作为症状或是疾病的区分不甚明显,晋唐以后才逐渐清晰,而早期的文献又极其重要,是后世咳嗽病发展的源泉,故本文亦将早期文献中咳嗽作为症状或症病区分不清的文献,取其有价值的部分加以收录和研究。整个文献研究的时期从先秦至清末。咳嗽病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其表现和类似症状的记载在早期的医书和非医书中均有论述。历代医家对于咳嗽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预防调摄等各方面均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在系统搜集古代咳嗽病文献资料和归纳现代对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学的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以期梳理出咳嗽病的古代学术发展源流,力图全面阐述历代医家的认识和诊治咳嗽病的精华,为临床诊治咳嗽病提供丰富而详实的参考资料,这也将有助于该病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分为7个章节。第1章为咳嗽病的定义与病名源流,2-6章为各个时期对咳嗽病的认识,将咳嗽文献按照历史时期分为先秦至三国、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和清五个阶段来解析,总结各个阶段对咳嗽病的认识特点,概括其发展状况,内容涉及咳嗽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用药特点、养生调摄、医案等等,并将各个时期的重点古籍对咳嗽病的论述单列出来解读,对医家的辨治思想给予深入地分析,最后一章对咳嗽文献中的若干问题,具体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外感内伤辨证”、“咳嗽死脉”、“气、痰、湿”四个问题做出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治咳重视脾肾、咳嗽病因和辨证先立外感内伤之门、咳嗽诊脉当重危重逆候、治疗咳嗽之以治痰治气为要的观点
其他文献
学前教育是学制教育的基础阶段。应该按照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实施相应的体现社会需要的教育,真正实现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
<正> 《石鼓文》为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自唐初在陕西凤翔被发现后,杜甫、韩愈、韦应物等对其倍加赞颂。张怀瓘《书断》云:“(石鼓文)乃开阖古文,畅其纤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镂
重点论述了小儿疳积的形成机理,并从临床方面探讨吴氏的治疳方法,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吴氏在《温病条辨·疳疾》篇中提出了以“脾虚失运,温蚀中阻”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疏补中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气质虽然是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其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90例异位妊娠患者使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并给予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保守治疗成功87例,治愈率96.7%;保
近年来,随着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大众传媒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新闻侵权就是其中之一。新闻侵权严重影响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宪
川续断(又名鼓槌草、和尚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崩漏,胎漏。川续断做为传统的大宗药材之一,用量大、药效好,是骨
手作为人的身体部位,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最早认知的部位。由此反映在语言上,无论哪种语言中都产生了很多关于手的惯用句。。汉语和日语中身体词汇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包括政治生活方式,各类关注党的建设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网站应势而生。可以说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重
村庄秩序的生成具有二元性,一是村庄内生,二是行政嵌入.前者是以村庄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状态为背景,经过农村社会自身的理论推测和共同实践而固定下来的,能为大多数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