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中外灾难图片报道比较研究——以《东方早报》汶川地震、东日本地震报道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好重大事件的报道,是媒体提升公信力、凝聚读者的重要抓手。灾难事件的图片报道考验着媒体的报道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对灾难报道的导向,是难度较大的一类图片报道。  本文所研究的灾难图片报道以中国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和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东日本大地震为例,以国内第一家设立视觉中心的都市报---《东方早报》作为研究平台。《东方早报》所在的的城市上海,是在国内与日本有着频繁交往的城市,同时,东日本大地震中发生核泄露危机最容易收到影响的区域。因此,东方早报对东日本大地震的报道是国内所有媒体中较为充分的。本文分别取东方早报对汶川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10天的图片报道作为样本,通过对图片种类、镜头语言、头版版式及正负面情绪四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比照,找出都市报中外灾难图片报道的呈现特点及成因。  本文第一章为研究缘起,近年来灾难频发,2012预言的恐慌或多或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些隐忧。而每每有灾难发生,人们更是将注意力放在灾难的成因、程度、影响上。于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媒体每逢大灾大难均开动马力,专门投入精兵强将进行报道。在311东日本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给予了充分的报道特别是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都市媒体。中国媒体人带着汶川地震的经验和教训来到异国他乡进行报道,前方记者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身处陌生环境,陌生文化空间进行采访报道。从效果分析,中国媒体为读者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作为研究者,笔者注意到东日本地震的报道与汶川地震的报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报道模式。因此希望通过研究,找出两次报道的异同,分析原因,看到不足,为媒体更好的做好灾难图片报道建言献策。  第二章文献综述从研究对象的分类界定及基本概念到既往研究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一一论述。第三章是本研究的中心—图片报道的比较分析及结果,分为四个小节,为图片种类、镜头语言、头版版式、正负情绪。分别对汶川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的图片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最后,第四章根据第三章的分析数据,结合传播学、社会学等理论进行了特点及原因的剖析,对中日生死观进行了概述,从中得出中日灾难报道手法不同的原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