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增长是最快的,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肺癌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吸烟、职业和环境接触、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及遗传等因素是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1]。2000年,Kumar等[2]首次发现了IL-37。IL-37是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家族的第7个成员,即前体肽IL-1F7,又称IL-1H4。绝大多数经典IL-1家族成员的受体、信号传导和功能已经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2]。然而,对于IL-37,人们仍然知之甚少。最近研究显示,IL-37在原发性肝癌中有较强的抑癌作用[3]。但目前IL-37对肺癌的抑癌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我们提出假说,IL-37对肺癌细胞增殖可能有抑制作用,我们的研究就是围绕这一假说进行开展。本研究通过检测外源性IL-37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对T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并通过应用重组人IL-37腺病毒(以下简称为Adv-IL-37)转染肺腺癌细胞系Lewis lung cell(以下简称为LLC),分别观测其对于C57BL/6小鼠和裸鼠肺癌模型中肺癌发病的病理进程的影响,探讨其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目的:研究外源性IL-37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靶点。方法:通过Adv-IL-37转染LLC细胞后,Elisa和Western检测转染Adv-IL-37转染后的LLC细胞IL-37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IL-37后LLC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建立C57BL/6小鼠LLC肺肿瘤模型,通过测量小鼠LLC肺癌的肿瘤体积及体重,评价IL-37对小鼠Lewis肺癌的冶疗效果。体外实验研究外源性IL-37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影响。建立裸鼠LLC肺肿瘤模型,体内验证IL-37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及增殖影响,并评价其在小鼠体内抑瘤作用。通过对比C57BL/6小鼠与裸鼠结果差异性,从而进一步验证外源性IL-37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结果:Adv-IL-37腺病毒能成功转染LLC细胞。通过Elisa及Western结果显示IL-37能够在转染了Adv-IL-37的LLC细胞中高效且稳定的表达。Adv-IL-37转染对LLC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Adv-IL-37转染对LLC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在C57BL/6小鼠LLC肺肿瘤治疗模型中证实IL-37对LLC肺癌的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证实IL-37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及增殖有促进作用。在裸鼠LLC肺肿瘤治疗模型中证实IL-37对LLC肺癌的发生发展未见明显抑制作用。通过分析C57BL/6小鼠与裸鼠IL-37抑瘤效果的差异性,进一步验证了IL-37通过促进CD4+T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增殖来抑制肿瘤生长,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结论:Adv-IL-37转染对LLC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Adv-IL-37转染对LLC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IL-37对LLC所致正常小鼠Lewis肺癌有抑制作用,但对其所致缺少T细胞的裸鼠的Lewis肺癌生长无抑制作用。IL-37通过激活T细胞触发肿瘤免疫,发挥抗肿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