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苦丁茶中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胃癌细胞MGC-803有抑制作用的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观察其对人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以及诱导凋亡的过程,运用RT-PCR的方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推测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抗肿瘤机理,并为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制备:苦丁茶水提物浓缩物用蒸馏水稀释后上D101大孔树脂,收集30%甲醇洗脱部位,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后命名为Fr-1组分;Fr-1组分用60%甲醇溶解过滤后,在制备型高效液相上用Cosmosil C18柱分离,以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8.0ml/min,按各峰形及出峰时间收集各洗脱溶液,冷冻干燥后分别命名A、B、C、D、E、F组分。通过对照标准品以及HPLC-LC-MS/MS串联技术对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2.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分别筛选出对MCF-7、MGC-803有抑制作用的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并检测不同给药时间和给药浓度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法检测不同浓度(100μg/ml、350μg/ml、600μg/ml)的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作用于MCF-748h、不同浓度(200μg/ml、400μg/ml、600μg/ml)的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作用于MGC-80324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3. RT-PCT荧光定量法检测基因表达:不同浓度的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分别干预MCF-7、MGC-803细胞48h、24h后,收集细胞,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基因扩增产物用2%琼脂凝胶电泳,以β-actin为内参,检测细胞中C-myc、P53、Bcl-2、Bax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机制。结果:1.通过对比标准品液相色谱图以及对各组分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组分B为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混合物,组分C为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组分D为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混合物,组分E为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组分F为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并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C、E、F各组分中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纯度分别为91.44%、85.73%、98.56%。2.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为组分C(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当给药剂量为350μg/ml作用48h时对MCF-7的抑制率达到51.16%;对人胃癌细胞MGC-803有抑制作用的为组分E(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当给药剂量为400μg/ml作用24h时对MGC-803的抑制率达到59.41%。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凋亡率发现,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对MCF-7、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对MGC-803的凋亡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均有增高趋势,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3. RT-PCR结果显示,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可以明显上调MCF-7中P53基因,下调C-myc基因,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MGC-803细胞中,随着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给药剂量的增加,P53、Bax基因的相对表达逐渐上升,Bcl-2的表达则逐渐下降(P<0.05)。结论: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和增值,诱导MCF-7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P53、下调C-myc等诱导细胞凋亡的基因的表达有关;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能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的生长和增值,诱导MGC-803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53、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