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活动区的观测与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zh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不但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也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太阳的研究一直是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太阳活动区通常指太阳上强磁场周围活动现象比较频繁的区域。随着观测手段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高分辨率空间和地面太阳望远镜投入使用,使我们采集到了大量的太阳活动区数据,也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奇的太阳活动现象。这些太阳活动现象不仅与空间天气以及地球气候状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也为我们研究基础空间极端条件下等离子体表现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太阳活动区内存在着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多种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与太阳磁场有密切的联系。首先磁场可以提供的磁压力和磁张力来支撑太阳大气中致密的等离子体物质,从而使其可以保持在空中不会因为重力而下落;其次磁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热交换,这就使得冷的等离子体也可以稳定的存在于更热的太阳大气之中;最后磁场中储存的磁能如果被释放出来则可以驱动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但是由于太阳活动区复杂的大气环境和磁场中等离子体本身复杂的特性,太阳活动区内详细的物理过程和演化规律一直没有被很好的理解。更加详细的研究以及更加深入的分析,毫无疑问都需要更多的观测数据和观测现象作为基础。围绕大量的太阳活动区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观测数据,我们对太阳活动区内的一些典型的现象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这里我们呈现了几个不同种类爆发暗条周围磁场衰减指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对比的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爆发暗条周围磁场衰减指数的分布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我们还首次发现部分爆发暗条周围存在衰减指数分布反常的区域,在这些反常的区域呈现出上下相邻的两个斑块,它们具有着相对陡峭的衰减指数,观测也表明这些异常的区域同暗条发生爆发断裂的位置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对磁场拓扑结构的分析则表明这些衰减指数分布反常的区域中磁场联通性有着很强烈的变化,更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磁场衰减指数分布异常的区域位于某些特殊的准磁分界层(QSL),而在准分界层和衰减指数异常区域的分布的关系以及物理模型方面我们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也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模型来解释这类典型的部分暗条爆发现象。此外我们也研究了2015年6月18日发生的一个很明显的冕环振荡事件。观测结果表明相邻的一束冕环中不同冕环的振荡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的周期和振幅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另外我们也发现同一个冕环不同位置的振荡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在远离耀斑源的位置的振荡经历了一个阻尼过程,而靠近耀斑源的那部分冕环振动幅度则有着一个增加的过程,我们对此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冕环不同位置受到冲击的角度的不同所产生。最后我们还针对相位一致性方法增强图像提出一个新的冕环识别方法(简称PCB),该方法依据冕环形态变化比较平缓的形态学特性,将冕环识别方向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并且首次将识别过程中推进方向的变化情况和识别点的相位一致性大小同时作为终止识别的判据。对多组数据的识别和分析则表明相位一致性方法增强的图像的确很适合被用于冕环识别,而我们提出的PCB方法所识别的冕环结构则同时有着很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一套现实可行的冕环自动识别方法。
其他文献
吴宪生  1954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1978年毕业于浙江笑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结业于方增先、顾生岳任导师的人物画研究生班。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协理事,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西泠印杜社员。  我的人物画观,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方向,二个拉开,三个结合,四个坚持。  一个方向,是指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人们讨
观看一部影视作品,总会被这部影视作品的音乐旋律和渲染剧情的主题歌曲所打动,尤其对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而言,其主题歌曲会随着这部影视作品对手中的巨大影响力而广为流传,会
期刊
超新星遗迹是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喷射出的前身星物质与周围星周/星际介质相互作用形成的产物。它将会释放火量能量和金属元素到星际介质中,对星际介质的物理和化学演化产生重
近几年,云计算的概念受到了学术界、商界,甚至政府的热捧,一时间云计算无处不在,这真让同时代其他的IT技术相形见绌,无地自容。  目前,虽然对云计算的定义各自表述,无法统一(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软件的硬件的都一股脑的端上来了),但对云计算主流的理解大多建立在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这三个层次上(虽然也有非主流的认识,如流程即服务等);也正是由于云计算没有统一的定
王巍  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祖籍山东,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中国华夏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学术研究生,师从李洋教授,200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师从冯远先生,2015年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