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立宪时期的湖北绅士阶层研究(1906—1911)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绅士阶层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独特的社会集团,具有人们公认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权,是颇具活动能量的名副其实的地方权威,构成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介于官民之间的绅士阶层在乡村社会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绅权是皇权的延伸,是维护统治的基础;另一方面,绅士又是地方利益的代表,充当地方保护者的角色。作为社会阶级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流动及分化对封建制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绅士阶层作为封建制度的产物,其命运也是社会历史命运的缩影。研究绅士阶层及其演变,对于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及最后的历史命运,对于把握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探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和总结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绅士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对中国绅士阶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对绅士的区域研究还非常缺乏,将区域研究同短时段的事件结合起来研究的则更为稀少,对湖北这一近代绅士数量发展较快、势力较大的地区而言,研究是较为薄弱且比较分散、零碎的,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系统全面研究湖北近代绅士阶层的专著问世。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湖北绅士阶层为研究对象,从清末预备立宪这一短时段来初步描述湖北绅士阶层的演变、分化及其发生的作用、产生的影响,为解读绅士与近代社会变迁互动关系提供一个历史参照,进而推动对中国近代绅士阶层及近代社会发展演变的研究。本文正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预备立宪时期湖北绅士阶层的基本情况。晚清时期,湖北绅士阶层经历了很大变化,从太平天国时期的绅权大张,到科举废除后,绅士丧失了向上流通的通道,寻找新的出路,在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形势下,绅士阶层多元化流动,改变自身以适应形势的变化。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湖北绅士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地方自治运动中去,各级自治机构的建立都离不开绅士阶层,自治人才也主要是由绅士阶层构成的;在地方自治运动的开展过程中,他们利用清政府所给的合法权力,积极展开自治运动,控制着商会、教育会、地方自治事物所这类机构,对地方的政治、经济、财政、文教、社会治安等事务拥有相当大的发言权,由此形成了一股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强大的地方势力。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谘议局的成立,在谘议局中占据领导地位的主要是受过新式教育的新绅士,他们通过谘议局这个合法的机构,加强了对政治的参与,同清政府争夺政治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绅士的地位,并增加了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最终对湖北政局发生重大影响。第四部分探讨了在预备立宪时期,随着绅士阶层流向日趋多元化、职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功能和作用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在发展工商业和新式教育事业中继续扮演主要角色外,在参与立宪运动、保路运动、建立近代社团等方面也有力地推动了湖北社会的近代演进。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军队院校普遍开展的学员创新实践活动,总结了开展该项活动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开展学员创新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和重点工作,对如何持续开展学员创新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思考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法律的转变期,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同时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的时期。被称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留学生派遣运动。
<正> 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郑重宣布:曾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并给幸存者留下“毁容”创伤的天花,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 近年,随着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牛痘病毒
上料主皮带通廊吊装是高炉安装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廊吊装一般采用双机抬吊的方法,虽有利于构件就位,但场地占用大、施工成本高。以某实际工程为例,结合工程现场条件,依据"
西学东渐是近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交流的总体趋势。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国门洞开,近代科学和技术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传入中国。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发生了分化,以儒学
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的转型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动力,但是也导致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为招商引资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为了促进中国经济的均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