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肝移植模型动脉重建方法的改良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z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大鼠肝移植模型是现在研究免疫耐受[1]及缺血再灌注损伤[2]的常用模型。早在1973年lee[3]等就成功运用缝合法建立起大鼠肝移植模型,但因为难度较大没有得到推广。Kamada[4,5]则在1983年用双袖套法成功简化了该模型的制作。但kamada的模型制作并不包括重建肝动脉。有学者[6]提出,无动脉化的大鼠肝移植模型术后容易出现胆道缺血等并发症,并对肝脏的组织学结构及肝内胆道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大鼠肝移植的动脉重建开始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虽然近20年来不少学者对大鼠肝移植的动脉重建提出新的方法和技术[7],但大鼠肝脏的动脉重建仍然有很高的难度,需要精密的设备和显微镜下操作,还需要助手的密切配合。本实验主要探讨更加简便的动脉重建的技术方法。内容与方法取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在320g—400g之间,作为供体和受体。以kamada的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并行改良套管缝合法吻合供体的腹腔动脉和受体的肝总动脉,建立重建肝动脉的大鼠肝移植模型。结果成功运用改良袖套缝合法建立动脉化的大鼠肝移植模型,成功率为85%,术后一周存活率为75%。平均手术时间:供体为(58±6)min,体外修肝时间为(14±2)min,受体为(50±7)min,无肝期为(19±3)min,改良袖套式缝合为(3±1)min。正式实验的20例手术中,有3例术中死亡,其中2例死于过度麻醉导致的呼吸骤停,1例死于出血性休克。存活的大鼠中,2例在1星期内死亡,其中1例死与肝动脉吻合处漏血,1例为门静脉狭窄。术后存活超过1周的15只大鼠均存活至一个月,然后处死,解剖检测肝动脉通畅情况。其中仅1例发现术后动脉闭塞,其余均通畅。结论改良袖套缝合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操作简单,并且在术后有较高的通畅率,是重建大鼠肝动脉中一个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本刊讯】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调结构转方式经验交流大会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届三次理事会议于5月1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石化联合会名誉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其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绩要高于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不同教龄的教师一般效能感存在显著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主导化,商业秘密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优秀成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其应有的经济价值,在商业竞争中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从世界范围内看,商业
细胞增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不但参与个体的发育、机体的修复等生理过程,而且参与难愈、瘢痕形成、肿瘤发生等病理过程。因此,合理调控细胞增殖,不仅有利于促进组织修复,而且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国际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也一直是我国高校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
晕针是指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由于心理恐惧或体质因素(如饥饿、疼痛、疾病等)引起的瞬间失去知觉和行为能力的现象,轻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颤抖、恶心欲吐、头晕目眩、冒冷汗等,重
网络时代的市场调查手段更为丰富,市场信息的取得更为便捷,但网上市场调查也有其独特之处,给调查人员带来新的挑战.企业市场调查的对象成为虚拟的网上客户群,调查手段因之做
家庭早期教养质量意义重大,家长育儿压力日益增强。而相对应的育儿支持与指导却明显不足,在线育儿问答社区为解决家长的养育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能够反映家长的教养需求,
<正>在此次"520无限极社会责任日"活动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李玲,广东省侨联副巡视员庄有林,江门市社会组织党委书记、江门市民政局副调研员李玉芬,中央财经大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