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脊柱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溶骨性转移瘤患者进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SDCT)扫描,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在不同能级虚拟单能量图像(VMI)的CT值、有效原子序数Z值及光谱曲线斜率k值,探究SDCT在鉴别MM和溶骨性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行SDCT扫描的MM患者21例及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25例的图像,比较两组患者椎体病灶在40~140 ke V(能量间隔为10 ke V)、200 ke V VMI的CT值、效原子序数Z值及光谱曲线斜率k值。对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两组病例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数据行Mann Whitney U检验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并应用ROC曲线比较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组40~80 ke V VMI的CT值、k值及Z值均高于MM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90~140 ke V、200 ke V VMI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示:40 ke V VMI下CT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57),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90.0%;光谱曲线斜率k值及有效原子序数Z值的AUC分别为0.951和0.770。结论:SDCT能够测量并比较脊柱MM和溶骨性转移瘤病灶在不同能级VMI的CT值、有效原子序数Z值及光谱曲线斜率k值,为临床鉴别诊断MM及溶骨性转移瘤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二者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