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以淮安市救助站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de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存在的流浪儿童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略的现实问题。《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流浪儿童作为流浪乞讨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救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上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   本文以社会工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淮安市救助站内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分析目前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以及当前流浪儿童救助存在的问题,从家庭、个体、制度、经济和社会结构等层次分析流浪儿童流浪的原因。阐述社会工作介入优势的前提下,运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社工介入实务层面上的探讨,在建立专业关系、评定资源、评定障碍、制定计划和实施介入等一系列介入过程中,分析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就流浪儿童救助的机制和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第一,要从制度上确定社会工作职业;第二,要加快社会救助机构从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变;第三,要明确家庭责任,从源头上避免流浪儿童的产生;第四,建立起“家庭——社区——社会”全新的系统救助模式;第五,发展“类家庭”模式,重建流浪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建立一个覆盖面广的、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
其他文献
新的历史时期,为破解“三农”问题,中央在十七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科学”的新农村。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
学位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呈加速发展的趋势,2007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11.6%。如何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实现
雷村是鄂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居民以土家族为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民族特性对村民自治存在哪些影响?此外,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走出村民自治困境将有哪些选择路径?以上两个问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在我国逐渐普及,并已成为儿童接触率最高的媒体。电视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已经为许多研究者所证实。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同性恋已逐渐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和性社会学探索的重要课题。已有研究指出公众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存在性别差异,且女性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比男性要开放。那么在当代,有哪些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