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豆细胞壁多糖的体外酵解特性及其对不同肠型菌群的调控规律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ts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能够调节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代谢功能从而对人类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杂豆是膳食纤维的丰富食物来源,主要是来自细胞壁的非淀粉多糖。既往研究发现,根据人类肠型对个体进行分层可能有助于预测对饮食的反应。本课题以杂豆为原料提取纯化杂豆子叶细胞壁多糖,首先通过三位志愿者的混合粪便菌群体外酵解,探究杂豆细胞壁多糖的发酵特性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随后通过Prevotella(普氏菌属)和Bacteroides(拟杆菌属)肠型个体粪便菌群进一步探究不同肠型个体的粪便菌群对豌豆细胞壁多糖的发酵特性及其菌群调控规律。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杂豆细胞壁多糖的益生作用及其个性化营养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展开:1、杂豆细胞壁多糖的体外大肠酵解特性及其对菌群的影响规律。以豌豆、鹰嘴豆、红芸豆、斑马豆、大白芸豆、白扁豆、蚕豆、红小豆和绿豆等九种我国代表性的杂豆品种为原料,提取纯化杂豆子叶细胞壁多糖,测定其单糖组成。经三位志愿者的混合粪便菌群体外发酵后测定其发酵产气速率、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产量和菌群变化。结果表明,杂豆细胞壁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25.7~39.3%)、葡萄糖(12.0~20.5%)、半乳糖(5.5~9.7%)、木糖(4.6~9.1%)、鼠李糖(0.9~1.7%)、岩藻糖(0.5~1.8%)和糖醛酸(15.2~21.7%)组成,各杂豆细胞壁多糖的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含量差异明显,而岩藻糖(红芸豆除外)和鼠李糖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与FOS相比,九种杂豆细胞壁多糖在前4 h均表现出较低的产气量,表征了其缓慢的发酵速率。在发酵4~8 h期间,绿豆的产气量最高,为6.3 m L,而在8~12 h期间,斑马豆的产气量最高,为6.2 m L。在发酵终点,所有杂豆细胞壁的乙酸产量在50 m M左右,除斑马豆细胞壁的丙酸产量低于20 m M之外,其他杂豆细胞壁的丙酸产量在20~25 m M之间,各杂豆细胞壁的丁酸产量各不相同,蚕豆的丁酸产量最低,约8 m M,斑马豆的丁酸产量最高,约14 m M。基于16S r 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发现所测九种杂豆细胞壁发酵均促进了Prevotella及其相关特征序列(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ASV)的大量生长,并且杂豆细胞壁发酵同样显著改变了菌群的结构,但各杂豆间的结构变化没有明显差异,表明不同杂豆细胞壁发酵对菌群的调节主要体现在物种组成丰度的差异上。冗余分析表明SCFAs与所有杂豆细胞壁排序分布呈正相关,且乙酸相关性最大,关键ASV中,ASV23655、ASV353、ASV10566和ASV11284 Prevotella copri与所有杂豆细胞壁(斑马豆除外)分布呈正相关。2、豌豆细胞壁多糖在Prevotella和Bacteroides肠型个体的体外大肠酵解特性及其菌群调控规律。分别收集Prevotella和Bacteroides肠型个体的粪便样本作为细菌引物,对豌豆子叶细胞壁进行体外酵解。测定不同肠型个体肠道菌群对豌豆细胞壁(pea cell wall,PCW)多糖酵解的产气量、单糖降解特性、短链脂肪酸产量以及菌群变化结果。结果表明,Prevotella和Bacteroides在粪便菌群中的主导作用对PCW多糖发酵的产气、单糖降解模式、SCFAs和菌群变化有不同的影响。与Bacteroides肠型粪便菌群相比,Prevotella发酵速率更快且在终点产气量约多3 m L。在单糖降解利用过程中,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在发酵期间比葡萄糖降解得更快,且Prevotella肠型菌群同样比Bacteroides肠型菌群更快的利用细胞壁各单糖。在整个发酵PCW期间,Prevotella比Bacteroides肠型菌群产生更多的SCFAs,尤其是丙酸和丁酸,在发酵终点Prevotella和Bacteroides肠型的丙酸产量分别为30 m M和24 m M左右,丁酸分别为17 m M和10 m M左右。在菌群变化方面,Prevotella和Bacteroides肠型粪便菌群发酵PCW后分别促进了Prevotella和Bacteroides的丰度,导致不同的发酵特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中Prevotella和Bacteroides肠型初始菌群及其相关发酵后的样本分别聚集并且不同肠型样本分离。
其他文献
语音增强是从带噪语音中恢复出干净语音分量,以提高语音的听感质量和可懂度。传统的语音增强算法假设噪声是平稳的,但是生活中的实际噪声是随机且非平稳的。而现代的神经网络语音增强算法无需假设噪声性质,可以直接学习带噪语音到干净语音的映射关系。但是不同的训练目标会有不同的语音增强效果,而且单个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多目标学习和集成学习算法开始应用在语音增强领域。多目标学习语音增强算法可以同时优化
基于分类模型的ECoG术中脑功能定位有望实现准确、快速、无创的神经外科脑功能区定位,但由于个体之间的功能区ECoG特异性差异,存在功能区定位算法泛化性能差的问题。本文设想采用聚类和分类结合的定位方法来提高算法的泛化性能,开展基于静息态ECoG聚类和二分类的术中脑功能区定位算法研究。首先,优化静息态ECoG的采集方法和预处理算法。设计智能电极接触状态检测器的上位机软件,分析和指示皮质电极与大脑皮层接
近些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领域准确率大幅提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人脸检测作为目标检测领域重要的子分支成为研究热点,当前在多种数据集上已有准确率非常高的算法提出,诸多前沿算法模型基于庞大参数量的网络结构,尽管拥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实际运行速度很低,难以满足实际生活生产的需求。本文从模型设计与模型压缩两方面入手,设计了一个轻量化的人脸检
聚合物太阳电池(PSCs)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因其重量轻、柔性、可溶液-大面积加工等优点受到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一系列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涌现,单结二元PSCs已实现超过18%的高器件效率。PSCs的吸光活性层主要采用本体异质结结构,对有关活性层形貌的调控始终是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具有合适的相区尺寸及连续互穿网络纳米结构的活性层是PSCs获得高能量
癌症的高并发率和高死亡率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癌症临床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为主,但外科手术除造成大面积缺损外,还存在癌细胞残留导致癌症复发的风险,而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副作用明显,对人体伤害大,预后性差。声、光辅以声光响应性纳米颗粒可用于光动力、声动力疗法,又因其非侵入性和聚焦肿瘤组织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的特点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因此,为提高肿瘤治疗效率并避免传统疗法的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目前燃煤电厂排放的CO2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超40%,降低煤电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重要的碳减排途径。CO2是锅炉排放烟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CO作为主要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可以反应锅炉燃烧效率,因此实现CO2和CO精准在线监测对于碳减排政策制定与锅炉低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
由于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发展,使得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海运集装箱空箱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而因其产生的空箱调运成本则占据着航运公司运营成本的较大比重,同时作为船公司另一项重大运营成本——燃油费用,近些年因为燃油价格居高不下也愈发增加了船公司的经济负担。但航运业这十几年却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因此不少船公司出现了经营困难的问题,甚至破产。面对于船舶运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现实情况,船公司如何在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降低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湿热地区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压缩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以共享中庭为代表的共享空间迎来大量建设需求;土地资源紧张、热岛效应、过高能耗和人性化场所的缺失是当代湿热地区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共享中庭空间在连接城市、气候缓冲和人们的公共交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旨在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化设计是湿热地区公共建筑共享中庭空间设计的重要方向,对包括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湿热地区先发达城市的空间品
随着现代临床治疗技术的进步,结合3D打印技术的定制式医用器材在临床上获得越来越多的普及。光敏树脂是常用于制造定制式医疗器械的材料之一,传统光敏树脂在原料方面制备存在单体容易挥发、生物毒性较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光敏树脂在医疗上的应用。目前可用来3D成型的医用级光敏树脂研究较少,且被国外少数企业垄断。聚氨酯(PU)材料生物毒性较低以及力学性能优异,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医用材料之一,但常用PU材料的制备大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普遍存在,如何高效安全地修复污染土壤是人类面临的一个紧迫的环境问题。以蒸腾原理为指导依据的植物仿生修复技术具有原位适用性强、成本低及可处理高浓度污染土壤的优点,是一项新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前景极为广阔。本文采用冷冻干燥法和固相烧结法制备有序多孔陶瓷,探讨了温度梯度、固含量、分散介质组成及比例对有序孔结构的作用,并采用SEM、CT、压汞等手段对孔结构进行表征;同时优选可模拟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