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资源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不同地区因为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差异,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发展态势。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业,其内部结构各方面组成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而金融资源的规模水平和利用效率,更是直接决定了经济要素的潜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在现代金融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地区的金融业发展已经进入高级阶段,具有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大区域金融中心。深入分析我国金融相对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对其本身金融和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金融较发达地区对金融发展和改革的先试先行也将会在许多方面对推进全国范围的金融发展与改革产生示范、引导和推广作用。本文通过构造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支柱行业的区位商指标,全面统计衡量我国31个省级区域金融集聚水平,进而比较分析各地区金融业发达程度,最后定性判断环渤海经济区的两市三省、长三角经济区三省市、广东、福建等东部十省市为我国的金融相对发达地区,并选定为本文的研究样本。紧接着对东部十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金融业发展水平做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相应的与全国水平作比较,再次定量论证了东部十省市是我国的金融相对发达地区。然后基于对东部十省市金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基础上,利用1993—2011年相关数据,以人均实际GDP和衡量金融业内部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作为模型变量,运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相对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东部十省市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三大金融子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各不相同,其中东部十省市经济货币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保险业的作用次之,证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效应,其作用潜力应当重点充分挖掘,而由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东部十省市的银行业发展抑制了经济增长。最后结合本文的统计分析和实证结论,系统地剖析东部十省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