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序桉群体适应性及生长和材性关联位点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uiCUI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桉树人工林长期以培育短周期的纸浆纤维材为育种目标,而作为大径材、锯材培育桉树人工林则很少。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因其优良的材性和速生性是培育大径材的最具有潜力的树种。大花序桉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和南部的沿海和内陆地区,天然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不同种源家系间生长、材性和气候适应性的差异也较大。适应性是由三个因素组成的:环境、表型和基因型,表型是环境与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林木的生长和材性等表型是重要的经济性状,因此需要鉴定和筛选与气候适应性、生长和材性相关的标记位点和候选基因,为加快选育出气候适应性强的大径材大花序桉提供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林为材料,利用SSR分析了大花序桉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检测了与群体适应性相关的基因组位点,定位了胸径、基本密度、生材密度和抗弯强度的显著关联位点,并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比对巨桉(E.grandis)基因组挖掘了显著关联位点的候选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花序桉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分化主要存在于南部和北部两个亚群间大花序桉群体的每位点Na和Npa平均分别为6.88和4.5,Ho和He平均分别为0.749和0.780,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固定化指数F平均为0.040,群体内近交水平极低。位点平均Fst为0.120,分子方差分析中群体间变异只占总方差分量的3.1%,表明群体为中等到低的分化水平。主坐标分析、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都将昆士兰州北部与南部群体(各7个)分为不同的亚群体。表明大花序桉群体结构的分化主要存在南部和北部两个亚群间。(2)气候因子对群体分化有驱动作用,适应性位点兼具生存和生长的功能。Mantel检验表明北部与南部群体间存在地理隔离,气候因子的聚类分析的结果是将北方(7个)与南方(7个)群体分为独立两个的组,这表明气候因子是驱动了群体的分化因素之一。利用逻辑回归分析检测到5个Fst离群值位点的6个等位片段与1个或多个气候因子显著相关(P<0.001),其等位频率在北部与南部群体间差异明显。有3个位点序列注释到功能,分别是Embra6-118 bp、Embra20-121bp和EUCe SSR676-168 bp这些位点在不同程度的参与植物生长的同时抵御外界的胁迫。这表明适应性位点对维护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3)筛选到11个与生长和材性显著关联的SSR位点利用38个SSR标记,对339株大花序桉样品通过GLM和MLM两种模型,检测到11个SSR位点与大花序桉的生长和材性显著关联,D、BD、GD和MOR的显著关联标记数为2、4、6和3,标记对表型的解释率为2.2-29.7%。并且其中有两个标记同时关联到两个性状。与生长和材性显著关联的位点中有3个未找到其相应的功能注释,8个标记找到了对应的功能注释,发现这些位点的功能注释主要与生长发育、胁迫响应以及纤维素的代谢相关。(4)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植物细胞壁化学物质相关DH-DL、BDH-BDL、σсH-σсL、MOEH-MOEL和MORH-MORL组合中DEG的数分别为866、32、58、53和104个。DH-DL、BDH-BDL、σсH-σсL、MOEH-MOEL和MORH-MORL组合中GO富集到的注释分别为117、5、11、3和15个。DH-DL、BDH-BDL、σсH-σсL、MOEH-MOEL和MORH-MORL组合中KEGG富集到的通路分别为89、14、15、6和19个。GO富集到的注释和KEGG富集到的通路的结果都与植物细胞壁的三大主要化学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有关。(5)筛选出6组标记-候选基因组合,2组与气候适应性相关,4组与生长和材性相关共定位筛选出了6组符合距离在10Kb范围的标记-差异表达基因组合,有两个组合是与气候适应性相关的位点Embra20-Eucgr.F04138.v2.0和EUCe SSR298-Eucgr.H00722.v2.0,其余的4组是与生长和材性相关的标记位点-差异表达基因组合:EUCe SSR0508-Eucgr.C03709.v2.0、EUCe SSR0606-Eucgr.C00653.v2.0、Embra8-Eucgr.F01859.v2.0和EUCe SSR0542-Eucgr.G02727.v2.0。
其他文献
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蛋白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及防御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LBD家族成员众多,在拟南芥中共鉴定到43个LBD蛋白。前人研究表明拟南芥LBD6对侧生器官的发生、器官的极性建立及花粉的正常发育等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在水稻中的同源基因Os AS2的过表达能抑制水稻芽的分化,促进细胞分裂;其在玉米中的同源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地下部分的研究,往往是各个层次研究的重点。但对地下部分根系的研究,尤其是细根的研究较地上部分相对薄弱。细根不仅是森林净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汇”,也是土壤碳和养分的主要“源”,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而对细根动态(包括细根生物量、生产量、分布、周转、呼吸和分解等)的研究中,由于细根分类方法各具优缺点且难以统一,限制了对细根分解规律和机制的阐明;对森林生态系统细
山茶属物种有将近280余种,其中具有油用价值的都可以统称为油茶(oil-tea,oil-C amellia)。油茶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特有的优质木本油料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油茶品种在果实形态、种仁含油率以及种仁油脂品质等果实性状都存在一定差异,但对性状差异的形成机理鲜有研究。前期发现,不同油茶果实鲜果出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果皮组织的差异,而果皮组织的木质化过程对鲜果出籽率有重要影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分配是决定植株生长的两大主要因素。环境条件的改变不仅影响光合作用,还改变光合产物的分配格局,从而影响林木生产力的形成。马尾松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树种,分布面积广,但生产力水平低。关于马尾松林生产力的科学研究很多,但缺乏对马尾松光合产物形成、分配和积累过程的系统研究。本文以马尾松幼苗为对象,连续监测马尾松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结合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技术,探究了光合产物在
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3D打印材料。作为品种最多且应用最广的工程塑料,聚酰胺(PA)具有结晶度高、熔体黏度低、流动性好、易加工成型,且在3D打印成型后保持良好机械性能等优点。PA种类很多,通过不断改进改性方法,将开发出性能优异的纳米PA、无卤阻燃PA、导电PA、磁性PA等新型PA材料并用于3D打印技术。综述了PA6、PA11、PA12、PA66材料在3D打印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高光谱、激光雷达(Li DAR)技术已经成为农业、林业、草原病虫害监测的重要手段。高光谱数据包含丰富的病虫害危害光谱信息,但空间立体结构信息不足;Li DAR数据空间分辨率高、立体结构信息丰富,但病虫害危害特征信息不明显。结合Li DAR和高光谱数据,快速、精准的提取林业病虫害信息实现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云南松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树种,分布广、面积大。小蠹虫是世界性的林业有
活立木年龄测定是目前林业生产和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共性难题,传统的测定树木年龄的方法,如解析木圆盘测定法、生长锥测定法,具有破坏性。在我国生态保护的背景下,非常需要一种微损的估计活立木年龄的方法,为天然林保护、古树名木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技术支撑。针刺仪是测定树木年龄的微损工具,本文针对其测定树木年龄的误差较大、过于依赖人工经验的局限性,以抗钻阻力值序列为对象,研究了估计活立木年龄的算法,为
天然异龄混交林中的林木生长规律是森林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受发育阶段、林木自身大小、竞争、立地条件等的影响。但关于混交林发育阶段划分、林分优势高和竞争关系的研究,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和结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以吉林省天然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对象,基于固定样地连续观测数据,开展了混交林的发育阶段划分、林分优势高估计方法和竞争关系研究。主要结果为:(1)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发育阶段划分。提出了一种双向指
分生组织维护与分化决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竹种之一,具有经济、生态的双重效益。毛竹开花发育和克隆繁殖一直是竹类植物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形态的建成、维护和发育是这些关键器官发育的基础。WOX家族基因成员对植物形态建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挖掘毛竹分生组织相关的WOX基因,研究WOX基因对毛竹发育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