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取向硅钢凝固过程{100}织构的形成机理

来源 :安徽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定向凝固、枝晶侵蚀技术与Factsage热力学计算软件、电子探针分析显微分析仪、LEO-14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及HKL-EBSD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1.315%~4.568%Si-0.141%~0.506%Al无取向硅钢凝固过程中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CET)过程{100}晶粒的形成机理,分析了不同Si、Al含量、不同凝固速率下无取向硅钢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CET)过程前后枝晶的几何、取向和典型溶质富集特征,探讨了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CET)过程的传热、传质行为对{100}等轴晶形成的影响机制,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当凝固速率为10μm/s、35μm/s、80μm/s时,1.315%~4.568%Si-0.141%~0.506%Al无取向硅钢固-液界面分别为胞状晶、胞晶和胞状树枝晶共存状态、树枝晶;当钢中Si含量从1.320%增加到4.568%或Al含量从0.141%增加到0.506%时,无取向硅钢一次胞/枝晶间距、二次枝晶间距总体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在相同Si、Al含量下,当凝固速率由10μm/s增加到80μm/s时,无取向硅钢一次胞/枝晶间距和二次枝晶间距均逐渐减小。不同Si、Al含量和凝固速率下,无取向硅钢固-液界面上Si原子偏析最明显。随着凝固速率和Si、Al含量增加,无取向硅钢固-液界面上Si元素偏析程度先增强后减弱,Al原子不易在固-液界面富集,属于难偏析元素;在无取向硅钢凝固过程中,其固-液界面胞/枝晶上Si、Al含量分布不均匀,二次枝晶上Si、Al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位置。随着钢中Si含量和凝固速率的增加,单质Si相在无取向硅钢固液界面一次枝晶上呈点状不均匀分布,且更易于在一次、二次枝晶上析出;随着凝固速率和钢中Al含量增加,无取向硅钢固液界面附近析出的AlNMnS与AlN数量越多、尺寸越小。当钢中Si含量小于1.3%,Al含量小于0.51%,无取向硅钢从液态冷却到室温主要发生铁素体→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或者铁素体→铁素体+奥氏体→奥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转变,其中铁素体+奥氏体、奥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和奥氏体的温度区间随钢中Si、Al含量增加而变小。当钢中Si含量大于2.28%时,无论钢中Al含量多少,无取向硅钢从液态冷却到室温均只发生铁素体转变。当凝固速率从10μm/s增加到80μm/s,无取向硅钢固液界面更易形成长条状<100>晶向的柱状晶;当钢中Si含量从1.320%增加到2.234%,再增加到4.568%,无取向硅钢固液界面由多个细长<100>晶向晶粒转变成单个粗大的<100>晶向晶粒,再转变为多个不同晶向的晶粒;随着钢中Al含量从0.141%增加到0.506%,无取向硅钢固液界面晶粒逐渐向<100>晶向形核和长大;不同Si、Al含量下无取向硅钢固液界面的织构类型主要为{110}<100>和{100}<100>织构,随着钢中Si含量从1.320%增加到4.568%和Al含量从0.141%增加到0.506%时,其固液界面高斯织构强度逐渐减弱,{100}<100>织构逐渐增强。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凭借其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势,在交通运输、移动通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备受关注。多孔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低成本等优点,是极具应用前景的电极材料。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受到基于表面吸脱附的储能机理限制,展现出了较低的能量密度。为了提升其能量密度,本文采用结构导向剂对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孔道结构进行设计研究,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具有特殊形貌的分级多孔
连词“或者”与“还是”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学生在习得过程中,由于两者的相似性,常常会产生偏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库中
目的:系统分析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原菌感染特点及与NF-κB、IL-2和CD8α表达的相关性,得出影响真菌性鼻窦炎的危险因素及与NF-κB、IL-2和CD8α之间的关联性,为今后真菌性
洛伦兹不变性曾是物理学历史上重大的发现之一。在小尺度内,它被各种越来越精确的实验所验证。但是在大尺度情形下,近年来的一些观测暗示着可能存在一些异于常见的东西会破坏洛伦兹对称性。由于精密测量的常用工具-原子干涉仪能达到极高的精度,因此有可能通过精密测量实验找到洛伦兹对称性破缺的相关现象。本文首先回顾精密测量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相位评估、量子干涉仪及纠缠的理论原理,并介绍与实验相关的有用纠缠态的判定标
Unruh效应是弯曲时空量子场论中预测的一种效应,它表明真空中加速的观测者会观测到黑体辐射,但是惯性观测者看不到。因此,对加速的观测者而言,量子系统的相干性以及纠缠程度,都与惯性观测者认为的不同,再利用等效原理,这就可表明引力对量子相干性或纠缠程度的影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利用这个模型研究量子相干性取得了很多进展,比如发现在很多情景下,引力会使得系统的量子纠缠度减少或者系统的量子相干性减弱。
爱尔兰当代小说家约翰·班维尔(1945-)凭借其作品《海》(2005)于2005年夺得英国布克奖。《海》以精巧的情节铺陈及别具一格的书写方式探讨了“主体”与“他者”、“遗失”的
近几年,光探测器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对于一维纳米结构的器件来说,基于二维薄膜结构的光探测器在性能上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是,薄膜中纳米晶粒的晶界对载流子具有散射作用,使得光探测器性能大打折扣。将拥有超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石墨烯与半导体薄膜结合形成异质结,制得的光探测器与纯薄膜光探测器相比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更进一步地,通过缩短电极间沟道长度的方式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使更多的载流子快速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
为改善钛合金的耐磨损和抗冲蚀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本文采用多弧离子镀膜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循环周期的Cr/CrN、Cr/CrAlN和Cr/CrSiN三种系列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洛氏压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冲蚀磨损试验机等表征手段对涂层的组织结构、形貌、结合强度、硬度、摩擦磨损和冲
近些年来,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导致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建筑气候适应性的思考。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并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