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积极效应对老年人所有权效应的影响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fih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起与他人有关的信息,人们对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会出现一种认知偏好,我们把这种认知偏好称之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SRE)。有许多研究己经表明,这种对自我的参照会影响注意、记忆和感知等认知机制。近些年来,随着所有权范式的提出,人们对自我参照效应的探索又产生了新的变化。比如当个体把拥有的物品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时,那么这种拥有感也会让我们产生与自我参照相一致的认知偏好,这种认知偏好也被称之为所有权效应(The ownership effect)。但是,目前大多数所有权效应的研究都将目光聚焦在儿童、大学生以及一些特殊群体身上,很少有人关注老年人的所有权效应。而老年人在认知方面又具有一些除自我参照效应以外的、特殊的认知偏好,尤其是在注意、记忆等领域的研究发现,比起加工消极的情绪信息,老年人在加工积极的情绪信息时要表现得更好,即他们表现出对情绪信息的积极效应(positivity effect)。在自我参照的研究中难免也会融入一些情绪信息,而以往研究也只是在情绪积极效应和自我参照效应的关系上进行探讨,鲜少将所有权效应中的情绪信息也考虑进去。因此所有权效应作为自我参照的随意编码形式与积极效应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尚不清楚。实验一采用经典所有权范式,探究了老年人所有权效应对物品分类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他人拥有物品的再认情况相比,老年人对属于自己的物品的再认表现更好,即老年人也存在自我所有权效应。实验二仍然采用经典所有权范式,进一步探究了具有情绪效价(积极/消极/中性)的物品与老年人自我所有权效应的关系。结果发现,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在自我所有权条件下对积极物品再认得更好;而相比于老年人,年轻人对消极物品再认得更好,即积极效应确实对老年人所有权效应产生了影响。实验三仍延用了经典所有权范式,探究了不熟悉的情绪效价物品(积极消极中性)与老年人所有权效应的关系。结果发现,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在自我所有权条件下对不熟悉的积极物品再认得更好;而相比于老年人,年轻人对不熟悉消极物品再认得更好,即在情绪效价物品不熟悉的情况下,积极效应仍然对老年人所有权效应发挥着作用。综上,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也存在所有权效应,即所有权效应具有稳健性。尤其是在自我所有权条件下,积极情绪物品能够提高老年人对自己拥有物品的记忆。但是熟悉度并不能影响积极效应对老年人所有权效应的效果。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敦煌便是这样一个中外文明交流之所。敦煌学的研究便是对这些文明的再次挖掘和重现。而敦煌哲学的的研究则主要在于对敦煌文献、敦煌符号的哲学思考。本文便是以“敦煌文献”中的王梵志诗歌为依据,运用文献分析法对王梵志诗中的思想和儒释道三家思想理念进行对比分析,力图寻找到王梵志诗歌中独特的人生哲学理念。王梵志的诗作在其往后的几百年间广泛流传于佛家修士和人民
注意选择哪些刺激进入认知加工系统对个体的生存、健康、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关于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注意力的研究已证实,低家庭SES环境中成长会损伤儿童的选择性注意能力,即自上而下的注意,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于儿童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的影响还不清楚。当前研究采用金钱和积极的社会信息作为奖赏,考察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的特点。研究一,以金钱作为奖赏,采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训练-测验二阶
“人”是儒家思想关注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人的自我实现,即理想人格的产生更是孟子所关注的重点。孟子作为儒家集大成者孔子思想的继承者,通过对孔子理想人格思想的完善创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理想人格理论体系。其理想人格包括圣人、君子和大丈夫。孟子身处于诸侯争霸、天下无序、相互征伐、百姓定无居所的战国时期。在激烈的社会权利竞争中,恢复社会秩序,稳定乱世局面成为迫不急待的问题,而理想人格作为恢复社会秩序的主体
自然主义的立场是: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科学充分地阐释任何事物。也就是说自然主义的产生来源于对自然科学的效仿。自然主义心理学是在自然主义的指导下建立的,是自然主义在意识领域进行研究的主力军。自然主义心理学接受了自然主义中“本体论—形而上学承诺”与“方法论—认识论承诺”:我们要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所有存在于世界当中的自然实在物。这两个承诺体现在自然主义心理学的意识研究中,就是自然主义心理学家暗自将心理
探讨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本质问题。对于人的本质问题,又与人性的问题相关联。关于人性的讨论,在儒家哲学中同时与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何为人”的问题,而“何为人”又与个体的自我实现密切相关,而儒家“成人”思想就是对于这一根本问题的回应。继孔孟之后,荀子在儒家“成人”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成人”思想。然而与孔孟不同的是,除了肯定人的内在德性修养外,荀子更注重个体的后天努力。在他
婚恋、事业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主题,对此我们会用毕生去寻求答案,而著名女建筑师及诗人林徽因在这两件事上的决策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通过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林徽因留存的诸多文字及其他相关的资料,从而发现了林徽因生命中两大悬疑性问题:其一,在事业选择上,林徽因为何一反传统文化对女性职业的固有印象,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其二,在婚恋抉择中,面对惺惺相惜的徐志摩,林徽因为何最终选择了梁思成?本研
本研究的主题是意识现象学中的心理学道路。第一章主要阐释对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思想,其中包括自然主义心理学、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布伦塔诺的意向心理学。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进而引出胡塞尔的现象学心理学。论文的第二章立足于《现象学的心理学》文本的系统部分,是对现象学心理学的理论内容的澄清,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对现象学理论内容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经验世界
农村丧葬礼俗作为人们“事死”的生命仪式,主要是由丧礼、殡葬礼、祭礼三个部分组成,其仪式程序复杂多样,禁忌讲究繁琐严格,从初终、小殓、报丧、吊唁到送殡以及葬后的祭祀总共涉及数十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各有不同的规定,承载着十分重要的伦理功能。本文以兰州市郊Z村的丧葬礼俗为蓝本,以具体的农村丧礼仪式为切入点,致力于深入了解农村丧葬礼俗所承载的伦理功能,发掘农村丧葬礼俗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智慧和道德情感,并探寻新
笛卡尔在其成熟作品《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一沉思中开始了他的怀疑论,论证了“我思”的确定性,并以此为阿基米德点,建立了他的整个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体系。而在怀疑论证中,怀疑的首要目标就是人类的感觉官能和由此获得的感觉观念。感觉因其具有欺骗性而被当作了怀疑的对象,它似乎不能作为可靠的形而上学知识的来源。但这样简单粗暴的结论并不能反映笛卡尔对于感觉观念的全部立场。在一些文本里笛卡尔认为包括感觉观念在内的所有
目的识别、分析某化工企业煤制甲醇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并提出关键控制岗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个岗位工接触煤尘浓度超标,超标率为18.9%;11个岗位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7个岗位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44.4%。煤制甲醇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煤运、净化、合成、空分装置区巡检岗。结论企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