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建设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港口则是连通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我国港口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同时也对港口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海上丝绸之路视角评估中国主要港口的效率,提出优化方案,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梳理港口效率相关理论、评价方法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港口发展的基础上,选取港口生产用泊位数、生产用泊位长度作为投入指标,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作为产出指标,港口直接经济腹地GDP、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则作为影响港口效率的环境因素,选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等共14个港口进行港口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在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变量影响后,中国主要港口综合效率有小幅提升,但整体来说港口综合效率还是比较低,达到技术前沿面的只有深圳港和青岛港,其他港口都或多或少存在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和管理技术的问题。文章进一步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网络目标,利用Tableau软件分析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7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集装箱的港口空间布局,发现在未来一段时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空间体系将维持“中国主导”的局面,这对我国主要港口的发展来说是个机遇,但同时也对港口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效率,环渤海港口群应以天津港和青岛港为双枢纽港,大连港和烟台港作为辅助港,形成科学合理的结构布局以及层次分明的港口体系,加强与日本、韩国各个港口的合作;长三角港口群应充分发挥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优势,积极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联盟;东南沿海港口群应将厦门港建设成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加强其深水航道和泊位建设,并主动与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海两岸三个港口群结盟;珠三角港口群应以深圳港和广州港为中心,汕头港和湛江港为两翼,打造国际性枢纽港和面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邮轮旅游精品线路;而西南沿海港口群则需扩大港口规模,建设专业化港口码头,提升吞吐能力,利用靠近东南亚的地理优势,深化与东南亚的港口航线合作。五大港口群根据各自情况,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港口的合作,从而实现海上互联互通,推动经贸合作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