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PICC腔内心电图准确定位P波比例的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o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产儿PICC腔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准确定位的P波比例,即P波振幅占QRS波振幅的比例,分析体位改变对P波比例的影响,为临床早产儿上肢及下肢PICC的准确定位提供参考,为早产儿PICC精准维护提供依据。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监护室,且符合PICC置管指征的28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PICC置管时应用心电监护仪ECG进行导管尖端定位,将患儿穿刺侧肢体摆放于体位2(自然体位),待出现特征性P波,获取体位2时P波,再将患儿肢体摆放至体位1,保持导管置入长度不变,获取体位1时P波。体位1即:上肢穿刺时上肢外展与躯干成90度;下肢穿刺时下肢伸直;头部穿刺时头颈部屈曲于穿刺侧。体位2即:上肢穿刺时上肢内收与躯干夹角小于45度;下肢穿刺时下肢外展与躯干中心线约45度,且肢体呈自然屈曲状;头部穿刺时头部居中。PICC置管后拍摄体位2时胸部X片。分别计算两种体位时P波比例,标记胸部X片上导管尖端对应的胸椎水平。研究不同体位时P波比例的差异,找寻自然体位P波比例与胸椎对应关系,找寻导管尖端位置在T4-T6时P波比例95%的置信区间,判断早产儿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P波比例对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纳入研究对象289例,经上肢穿刺249例,经下肢穿刺40例。289例中出现特征性P波261例,上肢穿刺的出现特征性P波229例,下肢穿刺的出现特征性P波32例。经胸部X片定位导管尖端在T4(18例,6.90%),T5(132例,50.50%),T6(77例,29.50%),T7(2例,0.80%),T8(24例,9.20%),T9(8例,3.10%)。229例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的P波比例频数分布如下:P波比例0.41~0.50(16例,6.90%),0.51~0.60(49例,21.40%),0.61~0.70(111例,48.50%),0.71~0.80(47例,20.60%),>0.80(6例,2.60%),P波比例集中在0.61~0.70波段,平均0.65±0.08,导管尖端在最佳位置T4~T6时,P波比例95%CI为0.64~0.67。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腋静脉、头静脉、颞浅静脉置入PICC时,两种体位时P波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下肢大隐静脉PICC置管时,两种体位时P波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波比例对导管尖端位置定位有显著影响(P=0.018),腔内心电图P波比例定位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是94.9%与100.0%,ROC曲线下AUC面积0.937。结论:早产儿PICC腔内心电图P波比例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成为早产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新方法。特征性P波比例在0.64~0.67之间时,PICC导管尖端95%的可能处于最佳位置T4~T6,体位改变影响早产儿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的P波比例。
其他文献
古人认为,性生活有二重性,既可以修养生息,也可能损伤健康,甚至折寿短命。人要想通过性生活得补益,免损伤,其关键在于掌握房中之术,合理安排房事生活。  我国古代对房中养生有比较科学而系统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房事生活是人们所必需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竹简《十问》曾有记载:“竣气宛闭,百脉生疾。”意思是阴阳不相交合,就会造成精道闭塞不通,必然产生各种疾病。竹简《合阴阳》也指出,房事生
考察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以及违法原则,均无法普遍适用于行政不作为归责。通过过错客观化,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和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我国应当确立过错推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