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食品数量供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产生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数量需求也逐步转向对于食品质量的需求,一方面由于食品本身的特点而使得消费者难以判断食品本身是否安全;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造成企业由于消费者不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而影响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一系列的事件暴漏出中国食品安全的整个制度问题,而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不仅政府的公信力下降,消费者受害,食品企业也将会受到损害声誉,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着参与食品安全的不同主体。一直以来,中国主要是以政府规制为主,没有很好地发挥食品企业以及消费者的作用。而这样三个主体也代表这不同的力量,而本文认为这三类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我国食品安全的状况。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从这三类主体之间的互动下手,探究他们之间的合作,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理清三类主体之间的权责来探究食品安全的治理。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食品安全进行研究。首先是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章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第三章食品安全安全市场及相关理论。第四章主要阐述中国食品安全管制供给现状,并从企业和消费者角度调查对于食品安全管制的需求。第五章从三个主体角度探讨我国可追溯制度。第六章分别从三个主体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单靠政府监管已经无法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的风险。政府作为规制的主体,依靠各种手段或规则,对其他经济主体,主要是指食品企业进行限制和制裁。但从给对于大量文献分析来看,由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过分强调政府规制,通过外部强制力并不能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的效率。其他手段也可以提高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供给效率,例如通过声誉机制或者认证带来需求的改变,将激励内化成为企业的自身行为。同时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参与的主体,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过分的依赖政府监管,而就政府本身而言,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食品企业参差不齐,很难做到完全监管。同时对于食品产业来说,由于受到食品产业的发展阶段的限制,企业不可能按照欧盟、美国的标准进行生产。而监管、生产的最终面向的都是消费者,而目前无论对于政府或者企业来说,很难获得大范围有关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认知与购买行为的信息。因此本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通过调查我国的消费者,通过了解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管制的需求,借此纠正食品安全的失灵,从而发挥消费者的主体作用。因此本文认为,要系统的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不单单依靠政府的单一的规制,而应该发挥食品安全市场其他主题的作用,例如食品企业,消费者等力量,政府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将政府的管制力量,市场激励以及消费者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治理食品安全问题。